案 由:
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我国有效控制了总体人口基数,为经济发展、国家富强做出巨大贡献,但也带来了超低生育率、人口老龄化、严重少子化、男女比例失调等问题。政策调整为“单独二孩”一年多来,政策效力远未达到预期,急需全面放开二胎生育政策。
一、我国已经进入“低生育率陷阱”。我国人口出生率由1970年的33.4‰下降到2013年的12.08‰,人口自然增长率由1970年的25.8‰下降到2013年的4.92‰,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妇女总和生育率由1970年的5.8下降到2013年的1.55,远低于2.1世代更替水平。考虑经济发展的人才需要和生育观念的转变,我国将面临“低生育率陷阱”,未来将面临严峻的人口供需失衡困局。
二、现有人口结构导致各类社会问题凸显。独生子女带来的个人、家庭、血亲及社会、亲情关系的削弱,可能造成人格与个性发展的缺陷、亲情与人情社会的隔膜,形成一定的社会问题。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表明,出现老龄化与少子化并存的结构特征,我国招工难、养老难等问题将更加凸现,“四二一”的主流家庭结构不利于经济发展。目前,全国15岁至30岁的独生子女总人数约有1.9亿人,这一年龄段的死亡率为万分之四,因此每年约产生7.6万个“失独家庭”。失独之痛造成的精神和物质伤害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此外,还存在两性比例失衡、征兵入伍难度大等严峻问题。
三、“单独二孩”政策不足以扭转目前的低生育率现状。政策调整以来,全国范围内符合单独二孩政策的夫妇约1100万对。截至2014年底,全国提交再生育申请的仅约100万对,仅占符合条件的9%左右,与官方提出每年200万对夫妻申请的预期差距甚大。广东省卫计委预计“单独生二胎”政策实施后一年将增加14—16万人口,但截止至2014年底全省申请人数约10万对,远低于预期;之前统计70—80%表示愿意生第二胎的单独家庭中,只有20—30%真正申请生第二胎。
四、全面放开单独二胎政策不会造成人口暴涨。从经济成本看,生育付出的不仅是经济成本,人们的生活成本、居住成本、育儿成本在不断提高,经济因素对生育的限制日益加大。从育龄妇女年龄结构看,70年代初出生高峰期出生的妇女正逐步退出育龄期,作为生育主流群体的80后、90后自我观念强烈,传统中国的兄弟姊妹、表亲等亲情关系断裂与消失,生男生女无所谓,普遍只愿意生育一个孩子。“单独二孩”生育政策作用影响不大,正是以上分析的佐证。山西翼城县从1985年进行二胎试点以来,人口增长一直低于全国平均增长水平,以1990-2000年两次普查期间的数据对比,全国人口增长了25.5% ,而翼城县仅增长了20.7%。根据北京大学经济研究所的测算,即使现在全面放开二胎,全国每年也只会多出生585万-780万人,对提高生育率的贡献为0.5-0.7,仍不足以达到代际更替水平。
综上所述,进一步调整生育政策十分必要。
建 议:
1、研究加快从“单独二孩”到“全面二孩”政策过渡的时间表,尽快实施“全面二孩”生育政策。
2、在过渡期,可以选择几个地区先行试点,以观察政策实施的效果和潜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