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组织建设 > 省直基层

盟员饶群仙:做照亮基层医疗的“星火”

时间 : 2025/08/21 来源 : 民盟中山大学北校区总支 字体

  2025年4月7日,春意盎然,民盟广东省委会健康卫生委员会委员、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妇科肿瘤专科饶群仙副教授满怀热忱,踏上了前往揭西县人民医院的帮扶之路。入盟以来,饶群仙积极参加盟组织开展的助力乡村振兴医疗帮扶活动,深入基层开展义诊咨询、提供业务指导,帮助帮扶地区提升医疗服务水平,“让优质医疗资源沉下去,把基层医生水平提上来。”是她此次驻点帮扶的初心,更是她多年来坚守的信念。在粤东山乡,她正以医者仁心、学者智慧和师者担当,书写着帮扶工作的动人篇章。

  让基层医院也能“啃硬骨头”

  患者唐女士患卵巢肿瘤多年,因血小板减少症导致凝血功能障碍,辗转求医却始终无法手术。随着肿瘤不断增大,肿瘤标记物异常升高,手术迫在眉睫,唐女士甚至做好了切除子宫和卵巢的心理准备——这意味着她将永远失去生育能力。

  饶群仙到揭西县人民医院后,立即组织多学科会诊,全面评估唐女士的病情,最终为其制定了个体化的手术方案。“血小板减少并非手术禁忌,关键在于如何预防和控制出血风险。”饶群仙带领团队积极联系揭阳市血站,在术前24小时内为唐女士输注血小板,创造手术条件,同时周密制定手术预案,预测术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及意外,并提前做好准备。

  术中发现唐女士的盆腔存在巨大包块,且因肿瘤既往有破裂史,导致肿瘤与肠管、子宫及盆壁致密黏连,呈现冰冻样骨盆,手术难度非常大。经过2个小时的精细操作,团队在极少出血的情况下,成功分离盆腹腔黏连,顺利剔除左侧卵巢肿瘤并切除右侧附件及大网膜。最终,不仅为唐女士解除了病痛,也为她保住了子宫和左卵巢,守住了生育希望。

  术后唐女士恢复良好。她紧紧握住了饶群仙的手,热泪盈眶:“谢谢您,让我不用再奔波求医,还为我保住了做母亲的机会。”

  让基层医生成长为“本土专家”

  “基层医疗的进步,不在于我们来了多少专家,而在于本地医生成长了多少。”饶群仙深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着力于在揭西县人民医院培养一支可持续发展的本地高水平医疗团队。

  她积极推广“师徒结对”模式,让每位年轻医生都有一位“导师”一对一进行指导。每周,她都会组织业务学习、MDT(多学科协作)疑难病例讨论,手把手教年轻医生如何制定手术方案、如何应对术中突发情况。

  “以前我只能做简单的妇科手术,现在连高难度四级手术也能完成了!” 一位年轻医生兴奋地说。在饶群仙的指导下,已有多名年轻医生能够独立完成部分高难度手术。

  让基层医院也能“做研究”

  “没有科研支撑,医疗水平难以实现突破。”在许多基层医院,科研能力往往是薄弱环节。饶群仙深刻认识到,要让基层医疗真正强起来,必须建立完善的科研体系。

  她通过调研,结合本地妇科收治的特色病种,牵头建立了揭西县首个妇科生物样本库,目前已有30余例病例入组,为后续开展的子宫内膜病变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她指导团队启动了首项临床科研项目,并积极分享自己主持课题的实践经验。

  她经常鼓励年轻医生从临床问题出发,开展符合基层医院实际的可行性研究。在她的推动下,揭西县人民医院妇科的科研氛围日益浓厚,医护人员开始主动思考“如何优化诊疗方案、提升治疗效果”等更深层次的问题。

  让优质医疗资源“走进千家万户”

  饶群仙积极响应“双百行动”号召,结合驻点帮扶的契机,参加县镇医院组织的联合义诊系列活动,耐心为患者解释病情、介绍手术方案或其他治疗方案。

  “很多农村妇女缺乏健康意识,等到症状严重才来医院,往往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她感慨道。为此,在义诊的同时,她还进行健康科普,向群众普及妇科肿瘤的早期症状、筛查方法及预防知识等。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远离疾病困扰。

  一年的帮扶之旅仍在继续。在揭西县人民医院的每一天,饶群仙都忙碌于手术室、病房、门诊之间。她的身影,已成为粤东山乡中一道温暖的风景。她的星火,正在照亮基层医疗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