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黄埔区司法局特邀广州民盟“黄丝带帮教”志愿者、广州市第二中学高级教师陈晓宁,对面临收监风险的未成年人社矫对象小明(化名)开展一对一专业矫治,通过“认知重构+家庭支持”双轨模式,传递关怀与温暖,用专业知识帮助社矫对象走出阴霾。
精准把脉:从心理疏导到价值观重塑
小明因法律意识淡薄误入歧途,在接受社区矫正期间,对未来仍感到迷茫,缺乏自律性。陈晓宁以教育者的敏锐与包容,对小明深度访谈,了解他的心理状态和成长困境,以朋友式谈心替代说教,逐步打破了小明的心理防线。针对小明日常行为散漫、缺乏目标的问题,通过案例分析和情景模拟,帮助他认识到自律与责任对人生的重要性,引导其树立短期目标和长期人生规划。
“你只是暂时迷路,并非无路可走”,陈晓宁的鼓励让小明逐渐放下自卑心理,开始主动反思行为后果。多次沟通后,小明主动制定每日作息计划,并承诺坚持打卡,态度从消极抵触转为积极配合。
家庭赋能:唤醒家庭教育责任感
家庭教育的缺失是未成年人偏离正轨的重要诱因。陈晓宁同步对小明的母亲开展了家庭教育指导。面对这位焦虑无助的母亲,陈晓宁以共情方式倾听其困惑,结合心理学知识,指导她如何建立良性沟通机制、设定合理家规,并强调“爱与规则并行”的教育理念。
谈话中,小明的母亲多次落泪,坦言:“以前总觉得物质满足就是爱,现在才知道孩子更需要的是陪伴和引导。”她承诺将重新调整家庭教育方式,听取陈晓宁的建议,配合司法部门,为孩子营造温暖而有序的家庭环境。
持续向好:从行为矫正到信心重建
在陈晓宁的专业引导下,小明的行为表现持续向好,不仅严格遵守社区矫正规定,还主动参与志愿服务,认真学习技能,展现出较强的自律意识和向上决心。小明的母亲在接受指导后,深刻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每日抽出时间陪伴孩子,家庭沟通氛围显著改善。这种由内而外的变化,正是“黄丝带帮教”专业性与精准性的生动体现。
盟员专家志愿者通过“一人一策”的精准帮教,让社区矫正更具温度。接下来,广州民盟将进一步发挥界别优势,秉承“出主意、想办法,做好事、做实事”的优良传统,持续推进“黄丝带帮教”工作走深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