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需求不足是当前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发展市内免税有利于扩大优质消费品、中高端产品供给,是拉动境内消费、引导境外消费回流的重要抓手,也是中国品牌走出国门、打通经济外循环的重要手段。《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指出,要“更好满足中高端消费品消费需求,促进免税业健康有序发展”。
今年省政协会议上,民盟广东省委会提交《关于高标准建设广东特色市内免税店的建议》。该提案表示,广东是国内最早设立免税店的省份之一,但目前还没有开设市内免税店。作为全国消费第一大省,广东对免税品消费需求旺盛,在市内免税业务上的缺失影响更好地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提案认为首先要争取市内免税政策试点,建议省直有关部门、中直驻粤有关单位和省内各市应主动作为,争取市内免税店早日落户广东。一是依托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和珠海横琴、深圳前海、广州南沙三大平台建设,及构建“1+1+6”消费中心城市的工作部署,向国家争取将广州、深圳、珠海纳入首批新型市内免税政策试点城市。二是综合考虑区位条件、市场秩序、监管风险等因素,重点推动在上述三大平台开展市内免税政策创新和业务创新。三是探索广东特色市内免税与海南离岛免税联动发展模式,研究给予乘坐邮轮往返广东与海南的旅客,一定期限内在广东省的市内免税店购买免税商品的额度。
其次,要提高免税品经营企业竞争力。一是加快资产证券化步伐,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依托上市平台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促进内部资源优化整合,尽快扩大资产总量和经营规模。二是支持企业并购国际国内知名品牌,引进国际高端品牌,突破以烟酒为主的商品体系,打造全新品牌和品类组合,全面提高企业供应链管理、免税店竞标和运营能力。三是打造数字化免税消费新模式,以离岛免税与跨境电商为切入点,构建线上线下营销闭环,大力挖掘免税市场新空间。
最后要深化与港澳在免税品经营业务上的合作,拓展港澳发展空间。一是借鉴港澳发展市内免税的成熟经验,构建与其接轨的免税市场标准体系和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营造便利港澳居民在大湾区内地城市生活就业消费的良好环境。二是争取引入港澳资本和行业专才参与市内免税店经营,深化粤港澳互利共赢合作。探讨由广州市属国企与港澳资企业成立合资公司,合力申请免税牌照。
同时,积极利用市内免税渠道推广优质厂货。在国产卷烟、酒、工艺品、食品之外,市内免税店要重点引入3C电子产品、香化产品等,支持深莞电子信息产品打造国际知名品牌,支持广州美妆产业走向国际。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邓潇丽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