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他强调,新时代新征程,必须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对教育、科技、人才的需求,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
来自广东民盟的4名全国政协委员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大家一致表示,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凝心聚力、履职尽责,积极投身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和发展实践,为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贡献智慧和力量。
民盟广东省委会副主委、广东工业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教授 李丽娟:把立德树人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我深受鼓舞,也深感责任重大。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工作的重视,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将坚持正确育人方向,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贯穿到每一门课程、每一节课堂,做到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矢志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重视教育内涵式发展,始终保持学习状态,站在知识发展前沿,不断提升教书育人能力。始终如一坚持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培养学生的基本认知和解决问题能力,同时与时俱进,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改革教学工具、改进教学方法,探索效率倍增的教育教学新方式,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民盟广东省委会副主委、民盟广州市委会主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江智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切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教育情怀和民生牵挂,以及对政协委员的重视和厚望,我倍感振奋。
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教育事业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我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既全力抓好当下之急,更立足长远久久为功。一是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坚定不移推进教育强市建设,办好“大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是牢牢把握教育的人民属性,持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学位供给,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三是牢牢把握教育的战略属性,推动教育与科技、产业深度融合,加快推进有组织的技术创新,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有力支撑;四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纵深推进教育数字化,不断提升教育国际影响力。
民盟广东省委会副主委、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内科教授 刘思德:打破学科壁垒以培养具备综合能力的人才
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我感到无比振奋、备受鼓舞。作为一名医疗工作者,同时肩负着培养医学人才的重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我更加坚定了今后的努力方向。我将牢记嘱托,聚焦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在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中,不仅注重知识技能传授,更要将立德树人放在首位,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人才不仅具备专业能力,更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支撑作用,需要不断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上下功夫,而学科交叉和产教融合是重要路径。建议在高校人才培养中打破学科壁垒,实现多学科交叉融合,以培养出具有跨学科思维和综合能力的人才。同时,加强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的紧密合作,根据市场需求和社会反馈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提升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匹配度,实现教育与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的同频共振。
民盟深圳市委会主委、深圳市政协副主席 吴以环:加快人才从“标准化生产”到“个性化成长”的转变
有幸近距离、面对面地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我非常激动、非常振奋,也备受鼓舞。我深刻认识到,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中,培养人才要依靠教育这个“摇篮”,这也是决定国家未来竞争力的战略支点。在全球科技革命加速重构产业版图的今天,教育与人才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既是经济转型升级的“驱动器”,也是科技自立自强的“源头活水”。
我对“实施好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突破计划”“打造校企地联合创新平台”“完善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配机制”这几方面感受最为深刻。这几个方面都关系到当前教育与人才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难点、堵点问题。接下来,我将牢记嘱托,积极发挥民盟在教育、文化、科技领域人才荟萃的优势,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广泛凝聚共识,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继续投入政协履职工作之中,努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根据媒体报道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