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信息时报》2019年1月23日A9版
“养老院里看不了病,医院里养不了老”,这个矛盾该如何解决?昨日,民盟广东省委员会举行媒体见面会,记者从中了解到,今年该委员会拟提交《大力推进医养结合,促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提案。根据广东省第四次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半失能、失能老人约占老年人口的15%,有77.3%的老人患有各种慢性疾病,需要特殊的护理和医疗救治。而目前广东省养老机构医疗资源薄弱,医院不能养老,许多患病老人把医院当成养老院常住,又加剧了医疗资源的紧张。为此,该提案建议,建议把医养结合工作纳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养老、健康服务产业发展的总体部署,促进医养结合发展。
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缺口大
该提案执笔人、民盟广东省委妇女委员会副主任、中山大学病理与生理教研室副教授陆立鹤介绍,截至2017年底,广东省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1367万人,占全省户籍总人口14.7%。根据广东省第四次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半失能、失能老人约占老年人口的15%,有77.3%的老人患有各种慢性疾病,需要特殊的护理和医疗救治。而目前广东省乃至我国养老机构医疗资源薄弱,医院不能养老,许多患病老人把医院当成养老院常住,又加剧了医疗资源的紧张。医养结合正是解决“养老院里看不了病,医院里养不了老”矛盾的现实选择。
陆立鹤表示,近年来,广东省委、省政府大力推进健康老龄化工作,加快出台一系列促进医养结合的政策措施,初步建立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结合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但在实地调研中发现,仍然存在医养结合总体水平不高,难以满足社会需求。“目前,广东省养老机构方面,全省44.9万张养老床位中,医养结合床位仅占33%,而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80%以上为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护理型床位缺口巨大。以广州市为例,截至2018年,广州市已建成养老机构达183个,床位52203张,但养老服务项目更多是围绕以居家养老为主的模式和实际开展,多数养老机构缺少医护人员和相应设施。”此外,尽管政府鼓励养老机构积极转型,健全医疗功能,但由于申办医疗资质的门槛较高,养老机构从设施设备和人力财力等方面均很难达到卫生部门关于设置医疗机构的标准。同时,养老机构内的医疗护理专业人员不能享受与医院的专业人员在职称、晋升、薪酬等方面同等的待遇,严重影响了相关工作人员的从业积极性和服务水平。
建议制定一样结合规划加大经费投入
陆立鹤建议,把医养结合工作纳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养老、健康服务产业发展的总体部署,促进医养结合发展。科学制定医养结合规划,加大医养结合经费投入,积极打造具有示范带动力、可推广、可复制的医养结合示范点,及时总结现有的国家、省、市级医养结合工作试点单位工作经验。同时,在严格规范管理的前提下,改进医养结合机构资质审批管理方式。强化基层医疗机构的预防疾病和健康保障功能,鼓励经营状况不良的基层医疗单位向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转型,鼓励支持医院将闲置资源改造成康复医疗机构或增加老年病科床位。对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给予更多政策扶持。养老机构内设的医疗机构、护理院、康复医院等符合条件的,应当纳入医保定点范围。
此外,要尽快推广长期护理保险,将老年慢性病人的长期治疗费、失能及半失能老人的长期护理费纳入医保。
数据
截至2017年底,广东省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1367万人,占全省户籍总人口14.7%。根据广东省第四次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半失能、失能老人约占老年人口的15%,有77.3%的老人患有各种慢性疾病,需要特殊的护理和医疗救治。(记者 黄艳 通讯员 詹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