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经济发展”与“教育事业”是“老委员”邓飞其教授今年在广东“两会”上最关注的三大话题。
邓飞其认为,社会治理、经济发展都直接关系到民生,关系到区域发展,而教育事业不仅事关当下,更事关未来。没有教育的支撑,我们就难以发展经济,难以发展社会。如何优化布局,如何营造环境,如何整合资源,如何吸引人才,都需要政府的谋划,需要社会的广泛参与,需要大家共同献计出力。
从珠三角地区到粤东西北山区,从各级职能部门到相关行业企业,回顾这些年的调研经历,邓飞其感触良多:“印象最深的是地方政府的压力与发展当地经济的迫切之心。我所接触的地方政府各级领导,都非常了解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了解中央和省市的精神,了解社会发展趋势,他们很有思路,很有魄力,也很有工作能力。有的区域由于资源禀赋不同,处于相对滞后发展水平,领导们真抓实干,求贤若渴;有的区域,比如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珠海、中山等地发展好,大家照样十分拼搏。他们的干劲,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也触动了我”。
受民盟广东省委委派,邓飞其多次到清远进行帮扶工作,有时参与调研、座谈,有时组织产业对接与签约,有时送干部挂职支援。邓飞其认为,精准扶贫一是需要精准地定位扶贫对象,二是需要改变扶贫方式,授人以渔,三是需要提高扶贫成效。他说,广东民盟“助力清远”的系列活动,发挥了民盟的智力优势,民盟省委机关和盟务专干的精心谋划与组织,盟内专家们的广泛参与,加上清远方面的重视与配合,形成了合力,在教育、医疗与产业发展方面精准发力,较为精准地对口了清远社会经济发展所需,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邓飞其强调,广东社会经济的发展,既需要各地自身的努力,也需要省级层面的整体布局和综合资源配置,加强引导,不能让地方资源整合与配置(如广佛同城、广清一体化)成为一厢情愿的事。因此,需要形成沟通、协调的工作机制。
作为教育与科技工作者,邓飞其一直十分关注教育与科技事业,他的专业是系统工程,在数学和控制理论方面成绩卓异。“了解相关政策和存在的问题,自然会有很多的思考和分析,自然会有心中的期待”,这些都是他参政议政的基础,也促进了他在这方面参政议政的愿望。从事科技管理工作十几年,熟悉科技与产业发展,组织过系列专题研讨,发表过系列相关论文,主持过相关调研与研究项目,邓飞其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硕果累累,他说:“以此基础在科技与产业发展方面参政议政,既具有扎实的基础,也具有一定的便利。”
邓飞其先后为广州、东莞、揭阳、梅州等地制订过科技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参与了系列产业发展规划论证、研发机构方案论证与评估等,为政府的规划、决策提供了专业的智力支持。“一个盟员、一个政协委员在自己所在的工作岗位上做得好,就是最大的政治表现,岗位是发挥参政议政作用的最佳渠道”,他说,“以自己的专业技能为社会发展出力,也可视为通过专业工作参政议政。”
作为政协委员,邓飞其从自己特有的专业角度,提出了不少有分量的提案:有关于立法加强科技项目管理的,有关于创新人才管理机制的,有规划建设文化与科技事业平台的,也有关于智慧规模农业、民生交通工程的……在被问到撰写提案的心得体会时,他觉得首先要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要了解社会,了解政策,了解党和政府的思路;其次,需要下够功夫,做好充分调研,做好问题和思路分析,做到言之有据,言之有物,同时最好自己是专家,或者跟专家进行充分的探讨,“写提案是需要提炼,需要反复修改的”;再有,就是具备参政议政的水平,懂得参政议政的方式、方法,所提方案必须符合省情、市情,必须对象明确,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做到“尽职不越位、帮忙不添乱”。
“做好本职工作,就是为社会、为国家做贡献。结合本职工作,盟员和政协委员可以更好地做好参政议政工作。” 本着“尽职不越位、帮忙不添乱”的原则,邓飞其实事求是提出了许多富有针对性和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充分履行和发挥一个盟员、一个政协委员应有的职责和作用。
“责任时刻都在,专注由始至终”,这在邓飞其教授身上得到很好的诠释。(刘益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