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期间,“中国梦”话题再次引起各方关注。就此话题,本报记者采访了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广东省政协副主席、民盟广东省委主委、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温思美。
面临挑战
温思美说:“我们追求‘中国梦’,一方面,是因为中华民族有悠久的历史、优秀的文化,曾经国力强大,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另一方面,也是由整个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以及过去一百多年来我们国家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地位所决定的。”
对于“中国梦”的目标,大家似乎有默契和共识,就是中华民族应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大家庭中,为世界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这显然是非常艰巨的任务,整个世界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温思美表示。当今世界是一个更加开放、多样化和竞争激烈的世界,一大批西方国家已进入资本主义的成熟阶段,特别是近几十年来,经过一系列调整,这些国家也在寻找自己的复兴之路。“因此,一方面,我们的综合国力、经济竞争力以及对自己道路、文化的自信比任何时期都强;另一方面,我们面临的国际形势更复杂,挑战也更大。”
面对现实,温思美认为,要实现“中国梦”,就要有承担各种困难的思想准备和战胜这些困难的能力。他提出,“在思想上,我们应当认识到,无论国内外有多少困难、多少挑战和多大的压力,也无论在前进的道路上有多少阻力,只要我们理性地、明智地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可能离这个梦想更近一步。而这其中,最核心的就是把我们国内的事情做好,这是实现‘中国梦’的基本条件、必要条件,也是充分条件。”
建设良治国家
在温思美看来,为了能把中国人民在制度、理论和发展道路方面的自信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执政党需要以更高的政治智慧和更大的勇气带领全国各民族、各界、各党派一起推进社会改革,让中国成为一个更加良治的国家。
温思美还进一步分析了良治国家的四个制度特征:一是高透明度,二是问责性,三是具有公民的广泛参与性,四是社会治理过程具有稳定的可预期性。“总之,要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好国内的事是关键,尤其是在治理方面。而国家治理的目标,就是要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改革,使社会具备透明度、问责性、广泛参与性和可预期性。”温思美认为,具有这些基本制度特征的社会,就是人民所期盼的安全社会、法治社会、和谐社会、幸福社会。
来源:2013-03-11《中国社会科学报》总第4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