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君,1973年9月生,广东汕头人。2023年7月加入民盟。现任佛山市南海区大沥实验小学正高级教师、广东省中小学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
刘少君是大沥实验小学的科学教师,也是校科创中心负责人。对于刘少君而言,二十余年如一日从事自己喜欢的科学与科技教学,是“热爱”与“工作”产生的完美化学反应,为自己简单的生活注入了无限的活力与色彩。
聚焦生活 引导学生爱上发明和创新
刘少君原是一名初中生物教师,2001年调到大沥实验小学后,通过自身学习以及学校教师成长机制的帮助,快速适应了科学教学及科技竞赛辅导工作。
“科学教学不仅是为了培育科学家,更是为了让大多数孩子受益。”作为一线教师,刘少君在日常教学中发现,面向青少年的科技创新教育长期存在资源不足、方式单一、评价片面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刘少君带领团队开始了长达12年的研究,提出以科学课程为基础,融合技术与工程建设“三段三进阶”科创课程,既面向全体学生夯实科学素养根基,又关注学生兴趣特长和个性发展。
所谓“三段三进阶”,是指将科学教学目标分成基础、个性、特长三阶贯穿低、中、高三个学段。
在教学中,刘少君带领学生所做的科技创新项目研究更多聚焦于日常生活。她认为,比起其他针对前沿科技的研究,能解决生活痛点的课题更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更能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思考意识,也更能带给学生成就感。
刘少君带领学生完成的研究还有一个特点——尝试多种发明技法,引导学生在观察、研究物品的基础上,以不同的发明技法对物品进行重组、改变或移植,这既能促进孩子们发散思维,也能培养他们的耐心和毅力。
她带领学生完成的《防油满溢出的快罐漏斗》《磁性衣架》《带吸管的防污染易拉罐》等项目,不仅在全国、省、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佳绩,还切实解决了一些困扰生活的难题。其中,有16件学生发明作品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因材施教 继续扎根教育科普阵地
科学教材配备的实验教具效果不理想,刘少君就带领老师改进;教材涉及的实验器材难以准备,她就想方设法寻找合适的替代品……刘少君对教学有着极高的要求,她希望自己的课能形象生动,希望尽自己的力量让学生爱上科学,通过科学课程收获更多的知识。
面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刘少君有一套独特的教学风格。黄昱铨是刘少君科技兴趣(开心发明)社团的一名成员。加入兴趣社团前,他是一位不擅长与人交流的孩子。后来,刘少君逐渐发现了这个内向孩子的科研潜质,为他提供了更多的课题实践机会。为了让他在表达自己的想法时能做到条理清楚、语言准确,刘少君利用每周开展的科学课,为他营造一个大赛路演、答辩的氛围。“让他带着自己的作品,到每个班级进行演讲,同学们则担当评委,发问并提出建议。”通过一次次的练习,黄昱铨慢慢变得自信、大方。
像这样的学生,刘少君带了很多,她不仅想让孩子在科学教学和科技活动中体验到科技带来的快乐、发现自己的优势,也想让孩子们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与孩子一起做科研很快乐,虽然会牺牲休息的时间,但看到他们获得知识和成长,也值得了。”
脚踏实地前行,也不忘仰望星空。从事科学教学二十多年,刘少君成为佛山市“三名教师”及南海区科学学科带头人,并获得全国优秀教师、佛山市优秀教师、佛山市先进教育工作者、南海区十佳教师等荣誉称号;七项科研成果荣获省市一、二等奖,主编《开心发明》《小学生创新发明》等校本课程并被应用于教学实际。未来,她将继续扎根教育科普阵地,做孩子迈向科技殿堂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