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热点专题 > 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 > 群英荟萃展风采

深圳盟员刘俊:扎根一线21年,把学生未来放在心上

时间 : 2024/09/29 来源 : 民盟深圳市委会 字体

  刘俊,1969年5月生,湖南邵阳人。2005年2月加入民盟。现任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二级教授。

  在经历半年时间的努力学习后,今年7月,刘俊顺利通过华为HCIE认证,这是ICT行业的一项顶级认证。“我可能是通过者中年龄最大的。”刘俊笑着说。

  坚守高等职业教育一线21年,收获了国家教学名师、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名师、深圳高层次领军人才等诸多荣誉,刘俊仍然奋力奔跑,干劲满满。“职业教育要培养出适配经济、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我们老师也要不断更新升级知识。”

  无论是考取华为HCIE认证,还是坚持走进企业参与技术工作,刘俊的初衷都是密切追踪企业用人标准和前沿技术发展,并将这些内容深度体现在相关课程、教学中,激发出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潜能,助力他们成长成才。在刘俊的心中,所编的教材、所教的课对学生有用,就是他最高兴的事。

  今年教师节前,刘俊荣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我只是做了职业教育一线教师该做、很多教师也在做的事情。”刘俊说。

深圳盟员刘俊4.jpg

践行“工匠精神”的职教人,从无到有打造一流课程和专业

  在深信院工作21年,刘俊可谓亲自参与并见证了该校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发展之路。

  2003年,为服务好深圳移动通信产业发展,深信院决定创建新专业——移动通信技术。因曾在企业有过7年相关工作经历,刚加入深信院的“新人”刘俊接到了这个重任。

  刘俊至今记得第一次讲授《信号与系统》课程的情景:自己讲得津津有味,不注意听讲的学生却越来越多。经过与多数学生谈话,他发现学生们数学基础普遍偏弱,如果直接使用传统教材,里面有大量公式,学生势必会觉得枯燥无味,失去学习的兴趣。一番思索后,刘俊豁然开朗——要依托企业岗位要求,改革教学内容和授课模式,让学生以“干”带“学”,以“学”促“干”,“学生只要动手,就能看到自己的成果,看到成果才觉得有意义。从课程角度看,职业教育的‘魂’是体现‘职业岗位活动’,必须输出成果。”于是,刘俊立即开始主动钻研职业教育课程的内涵和外延。针对《信号与系统》课程,他引入企业岗位信号测试项目,购置岗位测试仪器仪表,开展实际产品的信号测试;引入虚拟仿真软件,依托企业产品开展系统的搭建,从而以虚实结合的方式建立了课程的实施方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显著提升。

  从上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刘俊体会到课程以及因材施教的重要性。“没有一流的职业教育课程,何谈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而建设一流职业教育课程,必须与岗位对接,也就是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刘俊说。为此,刘俊和团队老师不分上下班时间,主动走访一家家企业,搜集用人需求、标准,将其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并与行业主流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建立密切合作,探索校企合作开发课程范式。

  “编写教材、实训书确实非常耗精力,但能让学生接触到前沿知识、技术,更了解行业、企业的发展和需求,帮助他们有针对性地规划好大学学习,同时也能帮助我更好地系统化思考、梳理相关知识,进行再提升,再辛苦也是值得的。”刘俊说。

  2009年建成国家精品课程、2016年建成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022年建成国家在线精品课程,累计建成省级课程3门、国家级课程2门、联合国IIOE课程2门……这些成果侧面展示了刘俊及其团队在课程建设上的孜孜以求,也为深信院和职业教育课程建设以及数字化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以课程为重要抓手之一,刘俊和团队创新并实践“行企校共生、课证岗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富有成效的“工学结合”探索,推动深信院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实现快速发展:2008年获批省级高职实训基地,2012年获批广东省首批重点专业,2019年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群成为深信院两个“双高”专业群之一,2020年起移动通信技术专业连续四年位列“金苹果”高职专业排行榜全国第一,2023年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

  这些重磅成果的背后,作为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带头人的刘俊及其团队的付出可想而知,“没寒暑假”成为他们的常态。在很多同事的眼中,刘俊很拼,对自己的要求很高,做任何事情都追求极致且一步一个脚印,是一位有着“工匠精神”的职教人。

  在刘俊看来,经历一个个挑战的过程虽然很艰辛,但也收获满满,“让我更加明白职业教育到底应该怎么办、怎么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出适应产业发展的高水平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

深圳盟员刘俊3.png

学生心中的良师益友,把学生的未来放在心上

  在学生的眼中,刘俊是良师益友,是让他们又爱又有点怕的“俊哥”。

  爱,是因为他关心爱护每位学生,处处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乐于为学生的发展和进步而操劳。

  比如他讲授的课,每课必备、每课必新。而且,他不断学习新技术、考取新技能,只要学生需要考的技能证书,他总是第一个尝试,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和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潜能,提高学生的技能;他组建精品社团手机维修俱乐部、数据恢复俱乐部,既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和学以致用的舞台,也通过服务学校、社区或乡村等公益活动,提升学生们的自信;他不放弃任何学生,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和认知上的困惑,并指点学习方法,提供学习资源,帮助学生高质量就业;他坚持走进企业,以技术顾问等身份密切追踪行企用人标准和技术发展,帮助学生规划职业生涯,并以有效就业、创新创业、学历提升等为目标,开展分层教学和辅导;他的每一门课都会建立微信群,学生毕业了也不解散,方便学生有专业相关问题可以随时找到他,这也是他了解岗位需求、好及时调整教学的“小窗口”……

  怕,则是因为刘俊对学生有严格的要求。

  比如,他的课,课前要预习,作业要当天完成;每节实训课后,他要求学生提交报告,且报告的目录、页眉页脚格式等都有规范要求;他要求学生在完成他所教课程学习的同时,也要同步考取相关国家或行业资格认证,督促学生扎实掌握职业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

  “刘老师的课,他经常最早一个到,最晚一个走。他教会了我很多本领,更重要的是他以身作则,教会我们要踏踏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深信院移动通信技术专业首届学生姚付琦说。在刘俊的鼓励支持下,姚付琦毕业后选择了创业,“创业过程中有不懂的问题请教刘老师,他都会耐心解答”。

  在刘俊的心里,每件事无论多么小,只要对学生有用,能帮助他们真正掌握一些技能,让他们未来找工作时少点坎坷或者多点薪水,他就觉得有意义、很幸福。在刘俊的指导及严格要求下,近五年来,其学生获得全国或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行业大赛等职业技能大赛奖项20余项,100%获得国家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诸多企业、单位评价他的学生踏实肯干、专业技术扎实。

  刘俊的真心付出,也换来了学生们的真情。很多学生和他成为无话不说的好朋友,毕业后仍保持密切交流。比如,有的学生经常跟刘俊交流行业或技术发展的新变化、新需求;有的会回到母校,跟学弟学妹分享求学求职历程,以“过来人”身份给他们建议;有的则直接对刘俊说:“您一定要一直坚持这些好的做法啊,比如让我们课后写报告,这点看似严厉,在职场却很有用。”

青年教师成长的“引路人”,把能干的事情做到极致

  在刘俊看来,要想办好职业教育,老师要比学生“先走一步”。“我很喜欢‘师父要倒给徒弟一碗水,自己得先有一桶水’这句话。老师要关注学科、技术前沿变化,要多思考,找问题、找方法;把能干的事情做到极致,干不了的事情也要保持敏感性。”

  为此,刘俊以身作则,带领团队老师积极学习最新的ICT技术,并“分工把守”,引导老师们根据授课需要考取大数据、云计算、数通、5G的顶级证书,建成华为认证特色教学团队,打造了一支能科研、善教学的专任教师队伍。在他的推动下,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以让学生考取国家职业资格、国家技能等级认证为目标,联合校企共建技师团队。这支能教学、善实践的兼职教师队伍,为学生专业发展注入强动力。

  “刘俊老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很强。很多年轻老师会听他的课、向他学习,在申请项目、课题或者专业成长发展等方面也会向他请教。他都会非常认真、耐心地给予指导。”深信院教师陈煜说,自己从一名职教新人成长为青年骨干,很感谢刘俊老师的指引、帮助。

  事实上,作为专业带头人,这些年来刘俊以“传帮带”的方式帮助许多老师实现了专业成长。移动通信技术团队从一个初创团队成长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汇聚了国家级、省市级、校级优秀教师。作为国家教学名师、教育部新时代职业教育“三名工程”培养对象、省特支计划教学名师,刘俊还主持建成广东省职业教育“双师型”名教师工作室,面向省内职业院校培养“双师型”教师骨干。在今年暑期为期15天的集中研修班教学中,刘俊规划了满满当当的内容,包括如何基于新技术开发新教材、开展教学设计,如何建设实训基地,如何培育教学成果奖等系列专题。

  “工作室中有8名老师来自粤东粤北的职校,他们对教育教学技能、专业发展提升有着极大的渴望,让我很感动。我也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聚力,让他们在专业发展上‘有所得’。”刘俊说。

  刘俊工作室成员、来自惠州城市职业学院的黄惠豪坦言,跟着刘俊学习的三年,是他专业提升最快的三年,“让我更了解职业教育,也知道该往哪些方面去努力”。

  谈及课程、教学、科研,刘俊总是异常兴奋。新学期刚刚开始,他已经给自己定下很多目标,比如,结合刚刚考取的华为HCIE认证,打造《云服务架构设计与实施》金课,补充更新目前专业课在云服务板块上的不足;系统、深入地研究推动粤东粤北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尝试引入数字化,实现对教师的常态化、体系化培训与指导;推动搭建常态化的线上就业平台,助力学生更及时地与企业对接,也通过企业反馈需求,及时完善优化教学……

  “职业教育对我而言,已经从最初的职业变为事业。感觉越干越起劲,有很多事情想要去尝试。”刘俊笑着说。

深圳盟员刘俊1.png

职业教育的追梦人,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一个人就算有再大的本事,没有舞台也很难起舞。”刘俊说,得益于国家、广东省、深圳市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以及深信院对他的支持和培养,他才能实现个人的专业成长与蝶变。对于此次荣获全国模范教师荣誉,刘俊坦言:“很荣幸,但也有些诚惶诚恐。”在他看来,这份荣誉其实是对深信院办学的肯定,“只是需要有个人去承载,恰好这些年我做了一点点事情”。

  2002年,为服务信息技术及产业发展,深圳市政府创办深信院。根植于深圳强大的ICT产业集群和优渥的创新生态体系,紧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22年来,深信院做优做强信息特色,通过在育人模式、产教融合等诸多方面改革创新,实现了从追赶者到引领者的跨越式发展。在校友会2024中国高职院校排名中居首位;在“金苹果”2024年中国高职高专院校综合竞争力排名中居第六位;学生求学满意度达95%以上……这些第三方评价,从侧面显示出深信院的办学实力。

  2003年加入深信院的刘俊,可谓亲身参与并见证了深信院的跨越式发展之路。

  刘俊认为,学校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等很多方面都很有前瞻性,而且勇于创新、扎实实践,“比如,在‘工学结合’‘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方面,我们很早就开展相关实践探索,并产出了阶段性成果。这种心怀国之大者的战略格局和洞察产业前沿的战略眼光,也是学校能够实现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们将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培养培训全过程,使广大教师把握其深刻内涵、做到知行合一。”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王晖表示,希望通过刘俊老师这种身边的榜样,能够感召学校更多教师见贤思齐,引导广大教师争做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