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热点专题 > 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 > 我与祖国共成长

韶关盟员曾汉祥:退岗不褪色 余热守初心

时间 : 2024/10/23 来源 : 民盟韶关市委会 字体

  曾汉祥,1942年10月生,广东梅州人。1988年12月加入民盟。中山大学中文系本科,内蒙古大学硕士。民盟韶关市委会原副主委。历任广东韶关学院中文系副主任、学报编辑部副主任、主任,中国现代文学学会会员、广东鲁迅研究会会员、广东高等学校学报学会会员、国际客家学会会员。

  在曾汉祥的记忆中,幼年的生活是十分艰苦的,新中国刚刚成立,百业待举,物资匮乏,但每个人身上都攒着一股向上的劲儿,这种精神在他心中播下了努力向上的种子。国家大力推广教育,让他有机会走进学校,迈进高等学府的大门,这段经历培育了他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坚定了他为国家需求而无私奉献的理想信念。这种信念支撑着他勇攀学术高峰,也支撑着他全心履职尽责。现在,82岁的曾汉祥依旧努力着,将这种宝贵的精神财富传承下去。

曾汉祥单人照.jpg

识民盟  入民盟

  曾汉祥初识民盟还要追溯到他在内蒙古大学任教期间,有一对好友同事陈传誉、金佩婉是民盟盟员,经他们介绍,曾汉祥对民盟组织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当时曾汉祥正在办理工作调动,他担心一入盟就调走对组织的声誉有不好的影响,便没有在内蒙古加入民盟。调到韶关学院任教后不久,曾汉祥就向盟组织提出了申请,成为韶关民盟组织的一员。

勤履职  共成长

  曾汉祥学识渊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和深厚的学术素养,是个敬事业做学问对工作充满激情的人。曾汉祥主持韶关学院学报工作11年,保证刊物政治质量,提高刊物学术质量。他积极打造刊物的地方特色,组织和刊发了一系列有关韶关历史人文研究和粤北方言、客家文化、珠玑文化研究的文章。从1993年起,学报(社会科学版)的质量明显提高,所载论文在全国权威文摘的转载率在全国综合大学文科学报中的排名一直在60名以内,在全省文科学报中位居前列,1999年被评为中国市属高校学会优秀学报,2001年被全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评为全国优秀学报。他所领导的学报编辑部连续十年被评为韶关学院先进集体,他本人亦被评为1998年广东省高校学报学会优秀编辑、1999年全国高校期刊学会优秀编辑、2001年中国市属高校学报学会优秀编辑。他真诚地为教师教学和科研服务,主动帮助中青年教师提高学术素养。他眼光独到,善于指导作者修改和加工文章,一批人才在他的关心和支持下不断成长,学报真正做到出成果、出人才。学报编辑部在他的主持下,有力地推动了全校的科研活动,为提高韶关学院的师资水平、巩固和提高教学质量作出了突出贡献,也提高了韶关学院的知名度。为此,他也得到全校教师的尊敬和信任。

  曾汉祥是韶关客家民俗文化研究专家,承担过广东省高教厅重点课题《韶关客家民俗调查与研究》和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始兴客家民俗调查与研究》,主编52万字的《韶州府的宗教、社会与经济》和《南雄珠玑移民的历史与文化》,撰写论文《李金发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贡献》《谈张资平早期的小说创作》《茅盾回忆录两点史实辨正》等二十多篇,分别在《广东鲁迅研究》《广东学报研究》《韶关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1995年夏天,曾汉祥患膀胱癌开刀住院。当时正值珠玑巷丛书定稿,曾汉祥作为责任编辑,无法脱岗。于是印刷厂派人守在粤北医院曾汉祥病床前,一字一句念稿,如果要修正,曾汉祥口述,工人在稿件上修改,经过十天的努力,曾汉祥签字,稿件送到车间排版印刷,最后按时出版。

  他本职工作成绩显著,也一直热心盟务工作,1993年、1994年分别当选民盟韶关市委会副主委和民盟韶关学院总支主委。

  刚刚走上民盟组织领导岗位的曾汉祥,首先考虑的是作为民盟韶关学院总支主委应该怎样配合院党委的日常工作。他的想法和做法就是摆正位置,调动盟员的积极性,多方位开展盟组织活动,做好学院党委的助手。

  经过反复思考,曾汉祥决定从举办学术论文报告会开始。这个活动既可以发挥民盟的人才优势,又有利于提高学校的科研气氛。主意既定,曾汉祥马上向民盟韶关市委会和韶关学院党委请示,均得到赞同和批准。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由民盟韶关学院总支和韶关学院学报编辑部主办的韶关学院第一届学术论文报告会隆重举行,何思安校长和全校教师出席。报告会由曾汉祥主持,党员林立芳,盟员吴筑筑、朱庆欢等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何思安校长表示,这次学术论文研讨不仅调动了全校教师的学术科研热情,也提高了民盟组织的影响力,更为学院培养了人才。时任韶关学院党委书记的张达辉因为去广州出差未能出席报告会,回来后专门与曾汉祥见面,很高兴地说:“曾老师,你们民盟办了件好事啊!”过了两年,张达辉书记又找曾汉祥筹备一次新的学术研讨会。

  随着工作成绩的不断提高,曾汉祥取得了学院党委更多的信任和支持,更有利于盟务工作的开展。民盟韶关学院总支下乡、岁末团拜等活动,学院都会安排活动车辆。老盟员高兴地说:“曾主委,谢谢您!”曾汉祥告诉大家:“不要谢我,要感谢党委对统战工作的重视。”

  曾汉祥于1989年当选浈江区政协委员,1994年当选韶关市政协委员,1999年当选韶关市人大代表。他认真参加区、市政协和市人大的活动,深入调研,积极建言献策,为韶关的两个文明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他撰写的《重视知识经济,发展高等教育》作为民盟韶关市委会提交市政协的大会发言和提案,对推动韶关大学“专升本”起了较大的作用,被评为优秀提案。

守初心  发余热

2023年在香港中文大学学术研讨会上,与谭伟伦教授合影.jpg

  2005年,63岁的曾汉祥光荣退休,但他退休不褪色,继续发挥作用。曾汉祥依然热爱创作和编辑事业,笔耕不辍,直到2015年,因年纪确实大了,才开始慢慢放下写作和编辑事业。在这期间,他在法国远东学院劳格文教授指导下,和香港中文大学谭伟伦教授合作,从事田园调查,足迹遍布韶关大小山川村落和清远、河源的山山水水。他编辑出版了《河源的传统社会与地方民俗》《英德的传统地方社会与民俗》《阳山、连山、连南的传统社会与民俗》等近二十种书籍。作为韶关市客家联谊会常委,他在2023年以81岁的高龄,仍然不辞劳苦,前往香港中文大学参加学术研究和交流活动。退休19年来,曾汉祥始终坚持对盟的热爱,一如既往关心支持民盟韶关市委会和民盟韶关学院总支的发展,积极参加盟务活动,积极为盟的发展和传承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