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热点专题 > 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 > 我与祖国共成长

广州中医药大学盟员张朝曦:悬壶济世 大医精诚

时间 : 2024/09/29 来源 : 民盟广州中医药大学委员会 字体

  张朝曦,1956年9月生,广东潮阳人。1992年4月加入民盟。曾任民盟广州中医药大学委员会委员,广州中医药大学温病学教研室副教授。

张教授图3.jpg

医术精湛,慈悲为怀

  张朝曦1983年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医疗系,随后又在该校获得温病学硕士学位,从事中医临床、研究与教学工作至今已40多年。曾担任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热病分会副会长、广东省药学会中医肝病用药专家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感染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主持和参与国家、省级课题等十多项,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在国内外肝炎治疗领域均有较高知名度,曾先后应邀赴日本、马来西亚、中国香港开展专题讲座,多次应邀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

  自踏入中医殿堂以来,张朝曦始终秉持“大医精诚”的理念,以患者为中心,致力于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无论是温热、湿热病,还是神经、脑血管病及内科疑难杂症,他总能以简廉的方子,取得显著疗效,让许多患者重获新生。“医术高超,断症如神”,这是患者对张朝曦的评价。在岭南名医大评选中,他名列前茅;在第二届羊城好医生评选中,他荣获“民众身边的好医生”称号。这些荣誉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不懈努力与无私奉献,学生小程说:“许多病人慕名而来,张教授又看得仔细,他的诊室往往是门诊大楼最后一个关灯的。”

患者心声,创造奇迹

张教授图4.jpg

  2009年,一位患者因咳血前往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求诊。原本想找张朝曦看病,却因教授停诊而找到了另一位医生,疗效不佳。无奈之下,他决定去住院部碰碰运气。当他找到张朝曦时,教授正因摔伤腰椎在骨科住院部接受治疗。尽管身体不便,张朝曦仍坚持为他开方,最终药到病除。

  2016年,四川省宜宾市的一位瞿女士突发急性肝炎,在当地多家三甲医院治疗无效,生命垂危。得知这一情况后,张朝曦立即通过微信联系瞿女士的女儿,详细了解病情并开具药方。在他的精心治疗下,瞿女士的病情逐渐好转并最终痊愈。治疗过程中,张朝曦不仅未收取任何诊金,还多次垫付药费,让患者一家感激不已,“教授这样的人可遇而不可求,他是当代社会中的一股清流”。

  2022年5月份,北京一个老患者说他的姐姐得了肠癌,在非洲,化疗后虚弱得很,到处求医,问中医有没有什么办法。他当即推荐了张朝曦医生,患者服用张朝曦医生开出并且从中国寄到非洲的中药,3个月后反馈,吃得好、睡得好、有活力了,又多次来找张朝曦复诊。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许多得了疑难杂症的患者,经过张朝曦对症下药,重获新生。

无私赠方,济世救民

  2022年底,新冠疫情肆虐,张朝曦无私地将自己的新冠治疗药方公之于众,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抗击疫情贡献力量。12月12日发布新冠一方,12月19日发布新冠二方,12月31日发布新冠三方,让民众受益,为缓解疫情压力积极贡献力量。

  张朝曦的无私奉献,不仅体现在药方的公布上,更体现在他对患者的关怀与指导上。疫情期间,他通过朋友圈持续更新药方的药理方义、使用方法、用药禁忌,不知疲倦、事无巨细地通过微信、电话回复患者咨询,常常连饭都顾不上吃,只为让更多患者合理用药、消除病痛。他的药方简单易得,疗效显著,一时间成为众多患者的救命稻草,许多地区甚至人手一份。多地药店的中药材因此脱销,尤其是贯众和救必应等关键药材更是一药难求。为了保障患者的用药需求,张朝曦提醒比邻名医备货,并要求不涨价保质量,确保患者能够及时获得所需药物。

  在张朝曦的精心指导下,无数患者成功战胜了新冠病毒的侵袭。他们中有高烧不退的儿童、有基础病缠身的老人、有正在接受化疗的癌症患者……许多患者在康复后纷纷留言,向他表达感激之情:“张教授,您真是我们的救命恩人!”“因为有了您的药方,我和我的家人都及时康复了!”2023年6月,应广大网友的强烈要求,张朝曦推出新冠二阳和甲流都可以通用的处方,疗效显著,至今仍在被众多患者采用,甚至已经成为许多家庭的家中常备药物。

薪火相传,桃李芬芳

张教授图1.jpg

  除了是一位卓越的医者外,张朝曦还是一位深受学生爱戴的好老师。在课堂上,他认真讲解每一个知识点;在课后,他幽默风趣地与学生交流为人处世的道理。他常说:“医术固然重要,医德也是不可少的。”

  正是因为张朝曦孜孜不倦的坚持和一丝不苟的态度,他赢得了广大学生的尊重和爱戴。在学生网上投票中,他以遥遥领先的票数当选“最受欢迎老师”。这一荣誉不仅是对他教学工作的肯定,更是对他高尚师德的认可。

  张朝曦还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他的指导下,许多学生不仅掌握了扎实的中医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还具备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不乏像张从森这样的优秀学生代表。张从森因小儿麻痹症导致身体残疾,但在张教授的悉心关怀和鼎力相助下,他不仅顺利完成了学业,还成为了羊城有名的不孕不育中医专家。他说:“学医、就业、成家、立业每一步都得到教授的悉心关怀和鼎力相助,能有今天全仗老师栽培和关照!”

  如今,即将步入古稀之年的张朝曦,仍然怀抱着对中医事业的热爱和执着追求,“只要还能为患者看病和带教年轻医生,我就感到无比幸福。”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医者的责任和担当,践行了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为我们树立了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