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医40余载,他在消化道疾病诊疗领域深耕不辍,始终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积极推动医疗技术革新;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他将履职与百姓健康需求紧密结合,多项提案内容得到实质性推进。他就是全国政协委员、民盟广东省委会副主委、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内科教授刘思德。
“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是我的责任和使命。”秉持这一信念,刘思德聚焦医疗健康领域持续建言献策。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他在提案中提出“强化孤寡失能老人医养结合服务能力,支持基层医疗机构转型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承接孤寡失能老人长住”等建议,获得相关部门的积极办理与回复。
过去一年,刘思德积极履职,走访了许多社区医疗机构,调研基层医疗体系建设的现状。“社区医疗机构是守护人民群众健康的第一道防线。”刘思德指出,若完全依赖大医院开展重大疾病筛查,不仅效率低下,还会加剧医疗资源紧张。基于此,他期待,通过技术赋能、加强人员培训等方式,提升社区医院在早诊早筛中的作用,真正筑牢居民健康“守门人”防线。
在即将召开的2025年全国两会上,刘思德将继续关注医疗健康领域的话题,聚焦重大疾病的早筛早诊建言。“当前,胃肠道肿瘤发病率高、危害严重,但这类疾病完全可以通过早诊早治实现有效防控。”他表示,胃肠镜检查是诊断胃肠疾病的“金标准”,早筛早诊既能降低罹患重大疾病的风险,还能减少后期治疗的成本。因此,他认为,可通过完善相关政策,加大对重大疾病早筛早诊方面的支持,加快推进相关技术研发,让更多百姓受益于早筛早诊早治的健康红利。
刘思德每天的时间总是被调研、科研、诊疗等工作填满。面对高强度的工作,他始终坚守在第一线,从无怨言。“身为医生和政协委员,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我义不容辞,自当尽一份力。”刘思德说,未来,他将继续结合自身专业,多到基层调研,履好职、尽好责,为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