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将于3月4日在北京召开。3月3日,住粤全国政协委员带着一年来的调研成果与民生关切,齐聚广州,踏上履职新征程。
收官之年亦是决胜之年,更是“十五五”蓝图谋篇布局之年。委员们将如何以提案建言,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智慧动能?来自南粤的履职强音又将催生出哪些造福百姓的良策妙方?
自2月以来,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跟随住粤全国政协委员的步伐,深入工厂、院校、社区、村落……记录下这些鲜活场景:
全国政协委员许玲过去一年调研的主题依然围绕“职业教育”。她说,履职八年来变的是建言职业教育的角度,不变的是职业教育每一年都有新变化,每一年都在向好。
全国政协委员鲁晓明过去一年履职的“关键词”没有变,今年他持续关注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孙志嘉过去一年调研了深圳、珠海、广州、佛山、东莞等地的大科学装置。他说,今年将继续关注大科学装置,重点解决“科研马拉松”的“最后一公里”。
今天,住粤全国政协委员将带着履职成果奔赴北京。与此同时,广州日报记者也将穿梭于人民大会堂、委员驻地等一线现场,与住粤全国政协委员携手共绘春日宏伟篇章。
统筹/魏丽娜、杨朝露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杨朝露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莫伟浓、郑洪达、陈镜州、苏俊杰
文字整理/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杨朝露、赵越、王纳、苏赞、雷与虹、丁雄、张姝泓、黄岚、王楚涵、方晴、邓潇丽、刘畅、轩慧
本版住粤全国政协委员排名不分先后
南国春早,木棉初绽。随着2025年全国两会临近,住粤全国政协委员的履职脚步愈发忙碌。从实验室里的“硬核突破”到社区街巷的“民生温度”,从制度型开放的“破冰之举”到乡村振兴的“数字蝶变”……过去一年来,委员们的履职足迹遍布湾区热土。
2025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住粤全国政协委员今日启程赴会。这场春天的盛会,既是国家发展蓝图的谋定时刻,亦是广东实践向全国传递的窗口,委员们带着南粤大地的实践与思考,即将在全国两会发出湾区最强音。
向新而行 挺进科技“无人区”
作为全国首个GDP突破14万亿元的经济大省,广东正加速构建全过程创新生态链。住粤全国政协委员的履职重点也鲜明指向科技创新、产业升级。
在东莞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东莞研究部(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中子科学部副主任孙志嘉正调试着新一代探测器。他所在的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拥有我国第一台也是全球第四台脉冲式散裂中子源,对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解决前沿科学诸多领域的瓶颈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去年,孙志嘉的提案围绕强化大湾区基础研究布局,被选为全国政协重点提案。截至目前,已有超过10个大科学装置落户广东。“今年,我希望解决‘科研马拉松’的‘最后一公里’,发挥大科学装置的作用,培养创新型人才。”今年关注的方向直指“基础研究—应用转化”的全链条贯通:“让大装置不仅能孵化产业,更能培养人才。”
这份“顶天立地”的担当,正在住粤全国政协委员中形成共振。去年,全国政协委员、广州市政协副主席王桂林呼吁营造尊重企业家的社会氛围,激发企业家在科技创新中的核心作用。今年,他结合在科技管理与产业调研中的观察,将继续为推动构建企业主导的企业家、科学家、投资家同频共振的创新生态鼓与呼,让更多科技“盆景”成长为产业“森林”。
破壁攻坚 绘就湾区“同心圆”
今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6周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日新月异,已成为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窗口、连接世界经济往来的枢纽。不少住粤全国政协委员的履职重心也从基础设施“硬联通”,转向交流融合的“心相融”,湾区融合的“硬骨头”正在柔性破题中消融。
“经过这段时间的实习,我感受到了大湾区蓬勃的生命力,也让更多香港青年感受到,在大湾区,有无限可能。”第7届京港穗大学生实习交流计划暨新动力青年实习计划总结交流分享会现场,香港青年代表表示。
7年来,全国政协委员、广州外商投资企业商会会长、祈福集团副董事长孟丽红每年暑期组织香港、北京、广州等地学生进入祈福集团交流学习,增进彼此的认识和沟通。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早已成为她履职的底色。今年,她将持续关注大湾区医疗、教育等合作交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深度融合、协同发展。
在深圳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全国政协委员、深圳市政协副主席吴以环的履职实践更具象。“‘实验室经济’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抓手,这是我今年关注的重点方向之一。”吴以环介绍,以深圳为例,“实验室经济”培育出创新生态的新现象,很多初创公司就成长在实验室隔壁,形成了“楼上创新,楼下创业”的综合体模式。“有科研人员上午发表了论文,下午便有投资人找上门来,这有效激活了科技创新热情、推动了产业创新发展,这种化学反应让创新真正活了起来。”她说。
枝叶关情 守护百姓“小确幸”
在阳江的田间地头,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阳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所长黄显良的身影显得格外忙碌。下乡推广良种良法、跟进试验田科研进展……扎根土地三十余载,黄显良坦言提案的线索主要源于下乡调研。问及履职多年的感受,他总笑称自己是“大地的儿子”,应当关注农民、关注农村。
去年全国两会期间,黄显良等13名委员提交了《关于大力培育现代农民,促进返乡农民创业的提案》,获得农业农村部公开答复。“身为一名农业人,不仅要助力农民增收致富,更要为农民发展代言,应当善于聆听、记录、思考、发声,做一名‘接地气’的新时代政协委员。”黄显良说,今年他的履职依旧围绕农业农村,关注现代农民的培养,关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既要教农民用无人机施肥,更要带他们看懂市场波动曲线。”
民生温度藏在城市肌理中。过去一年来,全国政协委员、深圳市鹏信资产评估土地房地产估价有限公司董事长聂竹青多次赴一线走访,倾听各方的声音。
今年他的履职从群众身边小切口入手,关注“社区里的民生”。“电梯老龄化给居民和使用者带来了不便和安全隐患,为老旧小区安装电梯是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问题。”事实上,这并非聂竹青第一次关注这一话题。今年,他将继续关注老旧电梯问题,认为电梯安全问题不仅在于日常运行维护,还要有“老龄化”退出机制。
记者手记
翻阅住粤全国政协委员的履职档案,既能看见“高瞻远瞩”的格局——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的创新引擎、粤港澳大湾区规则的衔接提速,又能触摸“见叶知秋”的深情——雨后土地里的泥脚印、社区老旧电梯的改造之路。2025年两会开幕在即,这些带着珠江潮声的提案,终将汇入国家治理的浩荡长河。正如委员所言:“履职当如木棉扎根,既要向上触摸天空,更要向下滋养热土。”
这场春天的盛会,是委员履职的“成果展”,更是新征程的“起始站”。当“湾区经验”“广东智慧”与“国之大计”深度交融,这场春天的盛会,必将使南粤智慧在人民大会堂激荡,也将为“十四五”收官写下注脚,为“十五五”启航锚定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