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热点专题 > 2025两会专题 > 大会发言

关于大力推动广东未来产业发展 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建议

时间 : 2025/01/14 来源 : 参政议政工作处 字体

  未来产业是由前沿颠覆性科技创新驱动,处于孕育萌芽阶段或成长初期的引领性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是重塑科技创新版图与经济格局最活跃的先导力量,对于引领新需求、拓展新空间、塑造新优势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广东高度重视未来产业发展,2024年2月以来,先后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行动方案》及五个未来产业集群行动计划。但相比发达国家和国内其他地区,广东在未来产业发展具体配套政策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和差距,亟需加强制度设计和政策支持。

  一、我省在未来产业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亟需出台支持未来产业发展的具体配套政策措施。目前我省虽已出台未来产业相关行动方案和行动计划,布局未来网络、通用智能、生命与健康、低碳能源、先进材料、未来空间和量子科技七大重点领域,对未来产业发展重点工作进行规划部署,从宏观战略、规划导向上为未来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但与国内多个省出台的指导意见(如江苏省《加快科技创新引领未来产业发展“5个100”行动方案(2024-2026年)》)相比,我省的政策措施在具体执行层面缺乏明确性和可操作性,还需要进一步出台促进未来产业发展的具体专项配套政策或实施细则,充分发挥财政、金融、投资、平台、园区、监管等具体政策工具杠杆撬动作用,推动未来产业规划目标和主要任务落地实施。

  (二)亟需形成推动前沿颠覆性技术研发的组织管理机制。颠覆性技术是催生未来产业的重要源泉。国内外已有一些国家和地区探索实施符合颠覆性技术创新特点的项目组织管理机制。比如,美国成立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专门从事颠覆性技术组织研发,实施扁平高效的组织机构和项目经理制度,赋予项目经理组织实施和管理技术创新项目权限;日本实施颠覆性技术创新计划(ImPACT),实施项目经理人制度并为项目经理人设立联络员,为其提供政策和服务支持;上海2024年6月出台《上海市颠覆性技术创新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北京2024年9月出台《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非共识创新项目管理暂行办法》,鼓励科研人员开展颠覆性技术创新。目前广东还没有制定支持前沿颠覆性技术研发的专项政策措施,前沿颠覆性技术创新组织实施和管理机制尚未真正建立。

  (三)亟需完善未来产业发展应用生态系统。未来产业发展初期,技术不确定性高、风险大,市场规模小,新产品商业模式不成熟,特别需要通过政府采购、消费者补贴等政策,刺激和创造潜在的消费需求,同时依靠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等支持,促进金融资源与技术、人才、市场的有效融合,推动新企业快速成长。2024年12月2日,国务院国资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已联合出台政策支持中央企业发起设立创业投资基金,重点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此外,建立鼓励创新、弹性包容的市场监管机制也非常重要。当前,北京、重庆、江苏、四川等地均在探索实施“沙盒监管”等监管新模式,营造宽松的监管环境,推动不确定性高的创新应用先行先试。广东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未来产业的政府采购、产品补贴等政策,也缺乏专门针对未来产业发展的风投创投和审慎监管等政策,未来产业发展的应用生态系统亟需完善。

  二、建议

  (一)加强未来产业配套政策制定实施和技术预见。一是加快制定实施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系列配套政策措施。建议省发展改革委等相关部门围绕《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行动方案》联合出台分类实施细则,涵盖技术研发、创业孵化、风投创投、应用示范、产业园区、人才培养、行业监管等方面,加速创新要素资源向未来产业集聚。二是加强未来产业发展技术预见。组织高校、协会、企业、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等创新主体,建立未来产业高层次专家咨询机制,对前沿科技和未来产业发展方向进行预测研判,及时识别和捕捉潜在的颠覆性技术,发布未来技术动态清单与重点领域,超前部署推动理论突破和科技攻关,引导社会创新资源投入方向。

  (二)探索实施前沿颠覆性技术创新和产业孵化新机制。一是建立前沿颠覆性技术研发组织实施机制,探索实施项目经理管理模式,赋予项目经理在项目遴选、经费资助、过程管理等方面的充分权力,同时对其职责和行为规范进行规定和监督评估。加快组织实施前沿颠覆性技术研发专项,加强对颠覆性技术创新的财政引导力度。二是探索设立“基础研究特区”鼓励开展前沿引领型研究,选择基础研究优势突出的部分高校和科研院所,面向重点领域和重点团队,提供长期稳定支持,赋予科研组织模式和管理体制充分自主权,鼓励自由探索和原始创新。三是支持未来产业研究平台建设。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未来产业创新联合体,支持设立未来产业研究院、未来技术学院等,加强前沿技术多路径探索、交叉融合和颠覆性技术源头供给。四是推动未来产业概念验证和孵化育成。建设专业化未来产业概念验证中心、小试中试平台和孵化基地,提升技术转化能力;探索设立概念验证基金,支持前沿颠覆性技术开展概念验证和孵化育成。

  (三)建立完善未来产业应用生态系统。一是从需求侧牵引未来产业发展壮大。利用市场规模优势,通过政府重点工程优先采购、消费补贴、国产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新材料首购首用与风险补偿、牌照和资质优先发放等形式,组织实施前瞻性应用场景项目和应用试点示范,为未来产业提供早期市场,推进未来技术有效验证。二是探索实施“沙盒监管”制度。在未来产业相对集中的园区、孵化基地等探索实施“沙盒监管”,建立“容错”机制,鼓励“沙盒监管”内的经营主体开展产品或服务形态创新,同时设定“监管红线”,确保安全底线,强化重点领域科技伦理审查。三是完善未来产业风投创投支持机制。建议我省抓住国家支持央企发起设立创业投资基金的有利契机,及早设立省属国企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与央企创业投资基金形成协同呼应,同时鼓励社会资本成立未来产业天使母基金和子基金,完善相关风险补偿机制,引导国有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向未来产业。创新完善各类风险投资基金管理运营模式,如针对国有资本创业投资“不敢投”“不愿投”等问题,建立匹配的风险容忍度和尽职合规免责机制,建立以功能作用为重点的创业投资基金全生命周期考核机制。以给予一定奖补的形式引导风险投资、股权投资等市场化创投基金投小投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