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热点专题 > 2025两会专题 > 大会发言

关于进一步塑造我省低空经济产业优势的建议

时间 : 2025/01/14 来源 : 参政议政工作处 字体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广东作为制造业大省,拥有成熟的产业链配套、庞大的市场需求以及丰富的应用场景,为推动低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广东在低空经济领域产业链上是企业数量最多的省份之一,截至2024年11月有1600多家,主要集中在深圳、广州、珠海、东莞和佛山等城市;涵盖了无人机、飞行汽车、低空通信等多个领域,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我省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一是作为城市空中交通主流形式的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要求的电池、电推进系统等技术尚未完全成熟,而上海聚集了国内80%的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企业创新团队,在相应领域形成了领先技术和团队优势,正在积极抢占全国的未来低空市场。相比而言,广东在相应领域的技术创新能力不占优势。二是航空领域的核心零部件及技术,如航电系统、航空发动机、大型无人机的芯片和电池等,多受制于欧美发达国家,进口依赖严重。三是产学研合作深度不够,科研成果转化效率较低,一些前沿技术难以快速应用于产业实践。

  (二)产业链协同发展不够。一是广东虽已形成多个低空制造产业集聚区,但产业集群内部的协同效应尚未充分发挥,如深圳以消费级无人机为主,广州在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和飞行汽车研制方面较强,但两地协同较少。二是产业链上下游配套衔接不顺畅,区域间的产业协同合作有待加强,未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共进的发展格局。三是产业联盟等协同机制虽已建立,但在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深度合作、资源共享等方面发挥作用不足,部分企业在技术研发、市场拓展等方面仍各自为战。

  (三)‌基础设施建设存在不足。一是空情保障能力不足。目前广东省内没有A类飞行服务站,现有飞行服务站均为辖区内作业企业提供免费的通用航空飞行服务,智能化空域管理系统的研发建设也处于初期,低空气象信息、目视航图等情报信息接入不畅,难以满足低空经济发展对空情保障能力的需求。二是通用机场、服务站数量总体规模不足。目前‌各类通用航空机场和停机坪建设缓慢,且地区分布不均衡,功能单一,难以满足多元化的服务需求。三是缺乏规划,重复建设。省内各地在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经济设施建设中缺乏统一规划,不同的低空飞行运营企业都在尝试开发低空基础设施平台,易造成管理混乱、资源浪费和安全隐患。

  (四)低空‌应用场景开发还十分有限‌。一是空域管理方面的协同机制尚不完善,无法为低空运营活动提供高质量、不间断的服务支持,严重制约了低空应用场景的丰富拓展与高效运行。二是低空应用场景整体开发程度较为有限,特别是商业化应用场景开发不足,目前低空应用场景开发主要集中在农林植保、地理测绘和巡检等领域,而在载人飞行、物流货运等具有广阔市场前景与社会需求的领域,低空应用的普及程度却极低。

  二、建议

  (一)加快技术创新驱动产业跃升。一是加强关键技术研发,支持精准定位、感知避障、自主飞行、智能集群作业等核心技术攻关,加大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等重点领域的产业培育力度,加快航空电推进技术突破和升级,推动基础科学研究和产业技术创新融通发展。二是围绕低空经济产业科技创新需求,加强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各类科技创新平台的资源整合和建设,加大低空经济领域高端人才和技能人才的引进培育力度,依托省内龙头骨干企业、高水平科研院所以及高校等科研力量,构建跨界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不断提升低空经济产业技术创新效能。

  (二)推动低空经济产业链协同发展。一是加快制定详细的低空经济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各地区在产业链中的定位和发展重点,形成差异化发展格局,依托各地技术优势和产业基础,抢占低空产业链上的核心价值链条,补齐产业短板,完善供应链体系,加快推进形成产业要素集聚发展的合力。二是指导完善粤港澳大湾区低空经济产业联盟等行业协会、社会组织的运行机制,加强其在产业链协同中的协调、服务和监督功能,促进企业间深度合作与资源共享。

  (三)完善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一是统筹规划全省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各地市之间的沟通协调,实现起降场、停机坪、低空航路等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和共享共用,提高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为低空经济产业链的协同发展提供支撑。二是加快通用机场建设,完善能源站、气象站等地面保障设施,构建多层次、有人机与无人机兼顾的起降点网络。三是推进低空智联网建设,融合5G、北斗、卫星互联网等技术,完善通信、导航、监视等配套设施网络,为低空飞行提供精准、可靠的信息支持。四是结合智慧城市建设,整合三维地理信息、城市信息模型等数据,构建全省一体化数字低空底座,为低空管理服务体系提供数字化基础支撑。

  (四)构建低空经济多元应用场景。一是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加强与南部战区、东部战区、民航中南局等部门对接,全力推进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申报,争取跨海跨境空域管理改革突破,进一步拓展和优化低空经济场景应用空间。二是积极引导各地依据自身资源禀赋与产业优势开发应用场景,如海滨城市的海上救援,山区城市的森林防火等。三是鼓励航空企业、科技公司、运营服务商等组建产业联合体,共同开发复杂应用场景。四是开展应用场景示范项目试点,如低空旅游观光体验活动等,激发市场需求,促进更多场景落地。五是拓展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低空”空间,推动省内各类通航展与中国航展互相联动,集中展示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充分发挥中国航展品牌优势和客户资源对低空经济产业的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