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文化领域新质生产力发展,是进一步推动习近平文化思想形成更多生动实践的内在要求。大力发展新型文化产业,加快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对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代表,游戏正成为文化出海的新形式,与网文、网剧并称为“新三样”,为海外不同年龄和文化背景的受众所广泛接受。我省作为中国游戏产业的重要基地,拥有发展游戏领域新质生产力、推动文化出海传播的天然优势。我省游戏企业数量占全国35%,集中了全国32.3%的游戏从业人员。2023年,我省游戏产业营收规模达到2450.8亿元,年增长率为15.8%,高于全国增速,游戏产值全国占比达到80.9%。其中,游戏出海营收占385.4亿元,同比增长4.1%,远低于整体营收增速,尚有较大发展空间。
一、我省游戏产业出海面临的挑战
(一)游戏产品竞争力不强,出海游戏类型受限、质量不佳。从游戏端来看,移动游戏海外收入占比高,客户端游戏、网页游戏、主机游戏等占比较低;从游戏类别来看,策略游戏出海成为主流,类型相对单一。为控制研发成本、降低投资风险,企业往往反复使用已有资源,游戏玩法和内容缺乏创新,精品游戏屈指可数。在游戏产业,高成本、高体量、高质量的“3A”游戏代表行业的最高水平,该市场主要被日本、美国、法国等国的游戏公司占据,我省尚无真正意义上的“3A”游戏。
(二)文化壁垒难以突破,游戏本地化面临较大挑战。一方面,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游戏中所包含的成语、典故、古代神话等文化元素(如《纸嫁衣1》中的民间祠神文化、鬼神情境和中国传统志怪元素),难以被其它文化群体与地区的受众认同或理解,进而影响了海外玩家的游戏体验及文化理解;历史、宗教等因素也可能导致游戏内容在深度本地化的过程中存在意识形态风险,引起当地玩家的抵触。另一方面,出海头部游戏产品仍未彻底摆脱美国、日本文化的审美与价值体系。为迎合海外市场的需求,游戏原有的文化元素和场景往往会被修改或替换,从而淡化其中国文化内核,削弱其传达价值与观念的功能。
(三)海外市场环境复杂,出海企业的运营风险较高。海外市场存在各种不确定性因素,提高了游戏出海的风险成本。不同地区的监管机制和法律规范存在差异,例如广告宣传合规、隐私数据保护规范、游戏充值退费政策、敏感信息过滤机制等,稍有不慎则可能对海外消费者的权益造成损害,引起不必要的法律风险;游戏企业在海外还可能遭遇游戏抄袭或借鉴所带来的侵权问题。此外,保证游戏在海外市场的稳定运行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持和运营保障,包括服务器部署、网络加速和客户服务等。
二、建议
(一)加强政策扶持,提升游戏产品国际竞争力。一是结合我省游戏产业资源优势制定长远战略规划,统筹推动我省游戏产业出海。将游戏产业定位为文化软实力输出的重要渠道,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政策支持体系,包括税收优惠、资金补贴、融资支持等,为游戏企业出海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二是加大对游戏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激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升级。支持企业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领域进行探索和应用,以提升作品的互动性和沉浸感;支持企业与院校合作设立游戏产业研发中心,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三是建立内容创新激励机制,对在题材选择、故事叙述、艺术表现等方面展现创新性的作品提供奖励和支持,鼓励企业深入挖掘中国特色文化资源,结合现代审美和新兴技术手段进行创作。
(二)推动交流合作,助力出海游戏讲好中国故事。一是建立国际合作平台,在境外举办游戏产业推介交流会,促进我省游戏企业与国际知名游戏企业交流合作,帮助企业解决本地化问题,提升游戏作品在海外市场的认可度。二是加强国际化人才合作培养,一方面支持语言类高校与企业合作开设游戏本地化课程及跨文化交流传播课程,提升游戏团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另一方面,组织相关高校语言类或游戏设计类专业师生,通过提供就业实践、搭建字幕组平台等多种形式深度参与推进游戏出海产品本地化进程,为企业出海提供坚实人才支撑。三是实施开放的人才政策,通过有竞争力的优惠政策吸引具有国际背景和丰富行业经验的游戏高端人才来华工作或创业。
(三)健全服务体系,强化游戏企业海外运营支持。一是牵头组织我省游戏行业龙头企业编写游戏商业化出海运作指引和指导手册,包含市场分析、产品策划、运营推广、风险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为中小企业提供具体可行的操作建议和解决方案。二是建立海外市场信息服务平台,提供目标市场的政策、法律法规、文化背景和消费习惯信息,降低企业的市场调研成本。三是根据企业诉求推出针对性服务,如:提供海外维权服务,发挥跨国协同效应,帮助企业应对国际挑战;提供策略咨询服务,组建专家顾问团提供专业建议,确保企业能够快速适应国际市场;提供专项保险服务,让企业获得全方位的风险保障和金融支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