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
广东省作为全国南部地区全域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区,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雄厚的产业基础以及积极的政策导向,成为低空经济发展的热土。然而,广东省在发展低空经济的过程中也面临一系列挑战,如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新型体制机制不畅、新型基础设施不全、空域紧张和频谱资源不够用等问题。
1.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目前,在无人机领域,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仍待提高。广东省无人机的核心技术,在产业链和生态链中均处于从属地位,缺乏根据市场需求对飞机创新性调整的能力,迫切需要补技术短板,实现高质量发展。
2.新型体制机制不畅
一是低空空域管理体制与低空经济发展不相适应,政府部门和民航部门对低空空域管理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难以提高空域经济效益,加快低空经济发展,如飞行任务、飞行航线审批涉及军航、民航多个部门,程序复杂。二是与低空经济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无法适应无人机、低空飞行等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民营中小企业是通用航空飞机和零部件制造的市场主力,迫切需要解决审定周期长、资金需求量大的问题;飞行运营企业也迫切需要解决通用航空飞机取得适航证的周期长问题。三是低空飞行管理缺乏先进的技术手段支持,政府部门无法平衡低空飞行安全和空域利用效率的矛盾,也无法为制订新的法律法规提供数据支持,只能沿用相对滞后的法律法规。
3.新型基础设施不全
发展低空经济产业需要有相应的基础设施相配套,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缓慢制约了广东省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各类通用航空机场和停机坪建设缓慢,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统一规划。特别是不同的低空飞行运营企业都在尝试开发低空基础设施平台,难以实现低空飞行的信息共享,容易造成管理混乱、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并且产生安全隐患。另外,广东省各城市在推动新基建和数字经济设施建设中,缺乏统一规划,发达城市和欠发达城市发展不协调,内地城市和港澳城市不协调,都制约了低空经济产业的发展。
4.空域紧张和频谱资源不够用
粤港澳大湾区分布着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深圳宝安机场、香港国际机场等多个大型机场,机场之间的距离相对较近,航线存在交叉。这使得空域的规划和管理变得复杂,有限的空域资源需要分配给众多的机场和航线,容易导致空域紧张。
频谱资源不足会导致低空飞行器、低空飞行服务平台以及相关地面控制站之间的通信带宽受限。而低空经济中的很多应用场景需要大量的信息传输,如无人机的高清视频回传、低空飞行器的实时状态监测等。频谱资源匮乏会限制这些信息的传输量和传输速度,无法充分发挥低空经济应用的优势。
建议:
1.制度创新:优化政策环境与法规体系
一是要加快制订广东省低空经济发展规划,明确低空经济的战略方向、市场范围、主体责任和发展方式。二是完善低空空域管理制度,建立协同管理机制。通过引入更加灵活的管理机制,如备案制或一站式审批服务,来简化流程。三是空域规划与管理方面,与军方、港澳地区相关部门加强沟通协作,开展空域规划优化研究。对现有的航路进行科学调整和重新规划,增加航路的数量和容量。通用航空可以分流一部分商务出行、短途运输等需求,减轻民用运输机场的空域压力。四是优化频谱资源管理,据不同时间段、不同地区的通信业务需求,动态地分配频谱资源。
2.构建数字生态:推动低空经济数字化转型
一是由省政府牵头会同军、民航成立低空管理指挥部,推动低空空域管理与经济数据一盘棋。其一,借鉴领先示范省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经验,会同军民航部门组建广东省低空空域协同运行管理委员会,负责统筹省级低空空域管理。其二,培育低空数据交易市场,挖掘低空经济相关数据价值,建立合理的数据收益分配机制,提供数据交易、评估及定价等服务;加强数据安全研究,建立完善的数据安全防护体系,确保数据不被非法窃取、使用和泄露,保障低空飞行安全。
二是打造智能化平台建设。通过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实时采集低空经济活动中的各种数据,包括飞行路线、时间、环境参数等。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接口,确保不同企业和机构之间能够无缝交换数据,提高数据的利用效率;建设一站式C端低空体验运营平台,携手生态圈伙伴,搭建集低空交通出行、景点观光、航空运动、飞行培训等产品和服务于一体的平台,让低空体验更加便捷,促进低空经济发展。
3.服务系统化:完善产业服务配套
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在加快5G基站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把低空飞行紧密关联的管理服务平台、通信基站、飞行场站纳入基础设施建设范围;针对应用场景快速创新,加快规划布局一批综合性、智能化、集成型的无人机起降场所和服务基地。二是完善飞行安全监管,加快完善广东省内执行低空飞行的航空器、数字平台实施安全评估和飞行动态监测,统一跨区域、跨境低空飞行的执业标准。三是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根据低空经济产业发展需要,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航空高校,加强企业与高校合作,培养低空飞行专业服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