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曦,1982年2月生,辽宁沈阳人。2009年9月加入民盟。现任星海音乐学院管弦系副教授。
第一次见到卢曦,是在2019年广东统一战线新春慰问活动的现场。舞台之上,聚光灯下,身着黑色礼服的她,用手中的小提琴,演奏出一缕缕悠扬的旋律。庄重、优雅与温柔、细腻交织在一起,创造出一种超越言语的和谐之美,让人惊叹。此时的卢曦,是代表广东民盟演出的盟员艺术家,是星海音乐学院管弦系副教授,名副其实的“艺术女神”。
再次见到卢曦,是在2023年广东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的会场外。干练的短发、利落的西装、胸前醒目的出席证,或是翻阅资料充实提案,或是和其他委员交流经验,或是接受媒体专访侃侃而谈,与舞台上那个她不尽相同,却依然光芒四射。此时的卢曦,作为文化艺术界别的代表,成为新任广东省政协委员,踏上了另一个广阔的舞台。
短短两年之后,她又有了一个新的荣誉加身——在广东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卢曦被评为“履职优秀委员”。
其实,作为本届的新委员,卢曦的履职经验和“久经沙场”的老委员们比,算不上丰富。能够获得这样的荣誉和肯定,和她坚持不懈的努力密不可分。“得知有幸成为一名省政协委员的时候,我的心情是非常激动的,也深感责任重大。人民政协是一个为人民服务的平台,是连接政府与民众的坚实纽带,倾听民声、反映民意、为人民群众的福祉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是政协委员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我告诉自己,只有不断地努力,才能扛起这份期待与信任。”卢曦给自己规划了清晰的努力方向:持续深入学习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密切关注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着力提升政治理论素养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参加省政协组织召开的各类会议和交流活动,通过加强和其他委员、社会各界人士的交流互动,进一步提高沟通协作能力;深入基层,认真记录、用心调研,力求紧密贴合实际、全面掌握第一手资料,为后续提案的撰写奠定坚实的基础;积极撰写信息、提案,反复斟酌修改、精雕细琢打磨,力求更准确地反映社情民意、提出更加切实可行的建议,为有关部门提供有价值的决策参考。
2024年,卢曦提交了三件提案,聚焦青少年心理健康、预制菜进校园和艺术表演专业人才选拔机制等热点问题。其中《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 多举措共维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被转化为全国政协委员个人提案,引起广泛关注。“我14岁赴俄罗斯留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到星海音乐学院就职,主要从事教学和演奏工作。因为多年来一直在艺术教育一线,所以我的提案基本上都是围绕教育展开的,术业有专攻嘛!”
今年,卢曦的提案依旧紧扣教育这一民生主题,她围绕推进乡村音乐教育发展和校门口道路安全问题酝酿了2件提案。“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我也把视角投向了乡村教育,陆续开展了一些相关调研。我发现农村小学的音乐教育资源普遍较为匮乏,一方面是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因为工资待遇低、工作环境艰苦等原因,很多艺术类人才不愿意到乡村执教;一方面是教学设施和教学物资短缺,很多地区连一台钢琴都难以找到,更不用说其他乐器和必要的教学设备,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农村小学音乐课程的正常开展。”为此,卢曦提交《关于推进城乡协调发展高雅艺术进乡村小学的提案》,建议深化高校与乡村小学的合作,组织艺术专业大学生短期实习支教,为乡村音乐教育注入新鲜血液;通过提高薪酬、优化职称评定等政策,吸引音乐人才扎根乡村,从根本上解决师资短缺问题;争取专项资金与公益捐赠,为农村学校配备必要的音乐教学设施,夯实农村音乐教育基础。“希望农村的孩子也能接触到优质的音乐教育资源,切实感受到音乐的魅力,让音乐成为连接乡村与未来的桥梁。”
作为一名盟员,卢曦也希望能把她的建言履职和民盟的社会服务工作紧密结合。“加入民盟以来,我积极参加盟省委和星海音乐学院支部举办的会议和活动,发挥自身专业特长代表盟组织在一些活动中进行表演。受益于政协委员的身份,参政议政工作也取得了一点点成绩,但在社会服务方面做得还不够。”今后,卢曦希望能够借助盟省委“乡村振兴粤盟行”活动平台,和其他盟员志愿者一起,通过赴乡村小学举办音乐会、讲座和艺术实践活动,邀请省内外艺术团体到乡村举办文化艺术节,结合“长颈鹿教室”建立乡村艺术教育云课堂等方式,让优质的艺术教育资源跨越地域限制,持续不断地流入乡村,为乡村孩子们提供更加全面、深入的艺术教育,让艺术的种子在乡村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生根发芽、绽放出绚丽的花朵。
只要心中有光,就能照亮前行的路。卢曦表示,她将继续保持初心,立足群众需求、发挥专业优势,用艺术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政治的智慧解决问题,脚踏实地做好每项工作,努力做到双岗建功。让我们共同期待,卢曦能够继续以琴为犁、耕耘希望的田野,以言为种、播撒发展的种子,让艺术之光永远闪耀,让履职之路越走越宽广。
(通讯员:何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