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盟员风采

“南粤优秀教师”背后的故事:丁邦晗的医教人生

时间 : 2025/09/26 来源 : 社会服务处 字体

  为庆祝第41个教师节,展现广东教师队伍时代风采,选树教育领域先进典型,广东组织开展了2025年南粤优秀教师、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和特级教师评选活动。活动中,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广东省中医院急诊科大科主任丁邦晗被授予“南粤优秀教师”称号。

获奖照.jpg

  丁邦晗,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急症教研室主任、广东省医院急诊大科主任,民盟中央委员广东省委会常委、广州中医药大学委员会主委,广东省政协常委。从教行医32年来,他深耕教学临床一线,先后获中国民主同盟成立80周年“优秀盟员”、民盟社会服务工作先进个人、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特殊贡献者”优秀急诊医师奖、广州中医药大学校级教学名师、新南方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图片1.jpg

  家国情怀,培育中医急症教学的“杏林良师”

  作为急症教研室主任,丁邦晗带领急诊教学团队始终秉持“以德育人”的理念,着力培育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坚持以高尚的师德引领中医血脉的赓续传承,将道德品格的锤炼、家国情怀的培育以及中医文化自信的树立,全面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在新冠疫情期间,跟随学术带头人张忠德教授驰援武汉,率领团队坚守抗疫一线,以身作则、以德立教,带动千余名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

一、2020年3月雷神山医院查房.jpg

  德技并进,打造中西医急症人才“培养高地”

三、2025年4月30日在怀宁县义诊.jpg

  立足国家健全急救体系的重大需求,坚持“衷中参西、守正创新”的理念,构建起“德技并进”的新型人才培养体系。通过打造“多维融合”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将人文素养、科学素养与职业素养有机统一,实现思政元素全资源整合、全要素渗透、全过程融入专业课教学与评价。创新推行“思维引导”混合教学模式,强调“重经典、强临床”,提出“开始正确”“重病推定”等急诊临床思维新原则,有效提升教学实效。指导本科生参加“天堰杯”中医大学生临床能力竞赛,荣获“团体一等奖”及“单项第一名”。所负责的《中西医急症学》《急救在身边》课程获评“广东省一流本科课程”,急症教研室也被评为校级“先进教学工作基层单位”,先后荣获教育部“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等称号。

  教研融合,聚焦急危重症难题“探赜索隐”

  围绕心骤停复苏后综合征、脓毒症等救治成功率低的急危重症,持续开展科研攻关与临床探索。首次提出“心脑同治”理论,并创新应用电针针刺与中成药加载治疗,显著提高了心脏骤停患者的救治成功率。研制出中药复方“益气活血散”,进一步丰富了脓毒症“急性虚证”的临床治疗策略。作为第一执笔人及专家组成员,牵头编写急危重症相关指南与专家共识共12项,累计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专著13部,并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4项。

  寓教于善,推广急救技能助力“健康中国”

二、急诊技能培训.jpg

四、2019年1年,广东省政协会议上建议“在公共场所安置自动体外除颤器”.jpg

  带领中青年教师积极投身社会急救科普工作,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大力推动AED普及应用,创办全国首个“中西医结合自救互救科普平台”,牵头制作急症自救互救教学视频30余个及相关书籍,在线开放课程累计浏览量超过140万人次,线下培训覆盖5万余人次。团队持续深入学校、社区及企业开展急救技能培训,近三年累计举办百余场活动,服务受众上万人,为提升公众急救素养与能力作出扎实贡献。因表现突出,获民盟中央“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先进个人”、《环球时报》“荣耀医者·科普影响力奖”,主编的《急救知识掌中宝》荣获中华中医药学会“年度中医药科普作品奖”。

  丁邦晗用32年奋斗勤勉践行“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理念,立德树人,敢为人先,充分展现了新时代优秀教师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