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建飞,1973年12月生,现任民盟清远市清城区基层委员会主委、清城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环保底线的守护者:全天候打击违法行为,维护清远好生态
自2021年担任清城区副区长以来,蓝建飞始终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将守护环保底线作为重中之重。他主动充当战斗前锋,参与夜间执法300多次,检查企业超1500家次,带领各相关单位累计整治“散乱污”场所930家,拆除违建棚架厂房、整治面积约55万平方米,为清城区腾出了环境容量和空间,以“腾笼换鸟”助推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同时助力清远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从全省第20名上升至第12名。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清城区龙塘镇、石角镇便是全国最大的电子拆解聚集地之一,虽然当地政府在2015年全面取缔了园外非法拆解场所,但蓝建飞在分管环保工作之初仍然发现龙塘镇、石角镇等区域存在大量的“散乱污”工业企业(场所),且部分企业违法超标排放异味气体,导致附近楼盘居民大量投诉。为此,蓝建飞首先严格把控准入关口,为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质量,推动清城区施行污染物总量提级审核,成立区一级总量指标联合审查领导小组,这在全市属于首创,有效避免了一批固废处置、废旧资源回收利用和低端塑料制品等高污染、低产出的项目在区内落地。同时,他坚持一手抓准入一手大力抓整治,以“零容忍”的态度,敢于钉钉子、啃硬骨头的精神,组织工信、市场监管、应急等部门及各镇街,抽调500人成立了10个“散乱污”工业企业(场所)综合整治突击队,通过“四不两直”“凌晨突击”的方式,并引入“智库外脑”“监测哨兵”“指纹鉴定”等高科技手段和专家力量,重点对龙塘、石角等镇的“散乱污”企业进行现场检查,拆除了一批废弃电子拆解场所,查处了一批涉及皮革塑料、生物质锅炉超标排放等环境违法行为。
蓝建飞(右一)带领职能部门负责同志对“散乱污”企业进行突击夜查
科技赋能的探索者:科学运维污水处理,探索智慧城市建设
为切实推进“百千万工程”,补齐清城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短板,蓝建飞不断探索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新途径,通过多次实地调研、听取汇报,建立清远首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通过引入GIS和云端技术,覆盖全区96个行政村、1383个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实现“一张图”掌握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行状态、巡检履职、问题整改等情况,形成“区、镇、村”三级上下联动监管。他还探索建立了污水治理的使用者付费机制,确保污水处理设施的长期稳定运维,为清城区的绿色发展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通过一系列举措,农村污水治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清城区政府获省生态环境厅授予“2023年度广东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表现突出集体”称号。
蓝建飞任清城区政协副主席、清城区大数据中心主任期间,主导建设的“清城区社会综合治理云平台建设项目”被纳入2019年清城区“十件民生实事”,成功助力清城区荣获“2020中国智慧城市示范城市”荣誉。蓝建飞说,建设开发这个项目的初衷就是希望能有效整合共享各类资源、降低城市的管理成本,而且全覆盖、高密度、安全稳定的全新视频监控体系,也为清城区人民的出行和生活提供更稳妥的保障,让市民在清城区扎根更加安心、舒心、放心。
民生情怀的践行者:聚焦公益造福于民,群众幸福感成色足
尊老、敬老、爱老、助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蓝建飞定期带领辖区内的盟员到清城区福利院开展慰问活动,在了解到福利院的老人由于居住的宿舍没有安装电梯、难以下楼活动等情况后,他立即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协调,克服多方困难,成功争取到60万元帮扶款为福利院加装医用电梯,并于2023年重阳节投入使用。同时,蓝建飞还积极号召、动员爱心企业和社会各界伸出援助之手,先后为清城区福利院捐资捐物共计143.6万元,用于福利院的硬件提升工程,福利院的居住环境得到了较大的改善,老人的幸福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2024年7月,蓝建飞发动热心企业捐赠150万元用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2023年清城区福利院医用电梯投入使用后,蓝建飞(右三)前往福利院慰问老人
在蓝建飞的推动下,由清远市红十字会、清城区残疾人联合会等组建的医疗团队多次在文化馆和社区举办“爱眼日”公益活动,为白内障患者带来了希望,为视力模糊的老人带去了光明。
政务改革的先行者:深入基层听民声,转型优化焕新篇
为优化清城区营商环境,蓝建飞在分管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行政审批局)期间,创新一系列政务服务举措,使“一网通办”和“跨省通办”“跨城通办”成为现实,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目前清城区实现区域“跨省通办”“跨城通办”事项共959项。在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蓝建飞更是不遗余力,不断优化审批流程,持续提升审批效率,2023年清城区全年行政审批业务按时办结率100%。同时,他牵头成立政务数据共享协调小组,推动“粤复用”的广泛应用,为清城区的智慧城市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民盟清城区基层委员会主委,蓝建飞始终坚持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在决策过程中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推动政策更加科学合理。他积极深入基层,了解民情,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为推进清城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