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盟员风采

东莞盟员莫华杰:真诚热爱,勤能补拙

时间 : 2024/10/22 来源 : 民盟东莞市委会 字体

  莫华杰,1984年3月生,广西钟山人。2023年12月加入民盟。现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东文学院签约作家、东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作品散见于《花城》《当代》《作家》《山花》《天涯》《芙蓉》《广州文艺》等文学刊物,已出版中短篇小说集《赊佛》、长篇小说《春潮》《特殊使命》、长篇非虚构文学《世界微尘里》,曾获首届漓江文学奖、第十一届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等奖项。

微信图片_20240815151725.jpg

  小学毕业后,莫华杰便辍学在家里,做些养鸡放牛、插秧锄草的农活。

  并不是莫华杰不想读书,只因患上了“强直性脊柱炎”,生活无法自理。1995年,正在读小学三年级的他突然腿疼得厉害,村里医疗落后,加之家里也没钱,没办法带他去大城市治病,只是泡些药酒熬些草药给他喝,并无明显疗效。到了小学毕业,他的腰椎盆骨已经变形,走路一瘸一拐的,是个名副其实的“瘸子”。读初中需要寄宿在学校,但学校不愿意接收患病的学生。因此,他只能接受命运的安排,待在家里耕田种地。

  由于生病,加上营养跟不上,那时的莫华杰格外瘦小,跟猴子差不多,脸蛋还没有巴掌大,下巴尖尖的,洗脸时能把毛巾戳出洞来。家人为此很担忧,像他这样的瘸子将来可怎么办?耕田种地是不行的,因为没有力气;做生意没有本钱,加上学历低,也不会经营;学手艺吧,能学什么呢,有谁愿意带一个瘸子徒弟?所以,家人觉得他不会是个有出息的人,这辈子大概就是打光棍的命。

  好在莫华杰是个乐天派,并不觉得日子有多苦,反而觉得放牛养鸭也挺有趣的,卖了鸭蛋能赚零花钱,日子还算安逸。

  过了几年,莫华杰满十六岁了,渐渐懂事了,心想着这么下去,日后恐怕真是打光棍的命。他当然不愿意接受这样的命运,于是开始思考自己的特长,有什么地方可以吸引女孩子,好让自己摆脱命运的魔咒。遗憾的是,他没有什么特长,唯一拿得出手的恐怕就是小学写作文时,经常被老师夸奖。这个特长倒是激起了他的梦想,自己是不是可以当一名作家呢?

  在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莫华杰立下了要当作家的梦想。有时候心血来潮的决定,也会影响人的一生。当然,那时候的他并不能预见这个匆忙的决定,对他这一生是多么重要。

  说起来那时的莫华杰是不知天高地厚的,一个小学毕业的人,在信息封闭的山野乡村,见闻和学识都极其有限,根本不知道作家是干什么的,以为写几篇豆腐块登在报纸上,就可以称之为作家,就可以成为乡村名人。那时他连课外书都没读过几本,对当代作家一无所知,甚至连四大名著都说不全,更不要说什么外国文学了,那是闻所未闻。当时他有当作家的想法,只能用天真无知来形容。

  不知者无畏,既然立志要当作家,那就要多读书,才知道要写什么。于是莫华杰买了一套金庸全集、一套古龙全集,还有一套李凉全集,除此之外,梁羽生、柳残阳、卧龙生、步青云、剑宗、戊戟等作家的武侠作品,也零零碎碎地堆在房间里,也有四大名著和《聊斋志异》。但以他的文化程度,看四大名著相当吃力,《红楼梦》极难读进去,《三国演义》也招架不住,只能看懂《水浒传》和《西游记》。最难读的还是《聊斋志异》,那完全是深奥的古文了,没一篇能看懂的。

  更可笑的是,莫华杰买的全是盗版书,小县城的书店里没有正版武侠小说卖,只能到地摊上买盗版书。盗版书有很大的缺陷,经常有内容丢失,读起来有头无尾。但即使买了缺陷严重的盗版书,也能让他陷入如饥似渴的阅读状态,毕竟乡下的娱乐并不多,有书读也是一大乐事。

  莫华杰一边读书一边努力写作,为了逃避农活,他主动包揽了放牛的活儿。每天下午,他提着袋子,骑在牛背上晃悠悠地往野外走去。袋子里装着金庸或古龙的书,还有作业簿和钢笔墨水。他把牛赶到荒芜之地,这样就不会有人打扰他创作了。牛安静地吃草,他坐在树荫下,先看一会书,润一润精神才开始写作。

  但这种写作效率并不高,因为牛会跑,莫华杰要随时跟着。还有过几次惊险经历:有一次,牛在树林里自顾着吃草,他摊开油布坐下来,背靠大树,往膝盖上垫一本书就开始写了起来。因为过于投入,一条大蛇钻到了油布底下他都浑然不觉。最恐怖的一次是他拿起斗笠,里面不知何时盘了一条眼镜蛇,正扁着蛇头,吐着信子看着他,吓得他魂飞魄散。

  天天这样瞎写乱编,也能磨出一些经验来。半年过后,小学生用的作业簿,写了三十多本。他写的这本书叫《宫报私仇》,是一部极其俗套的武侠小说,并不成熟。书写到一半,他就外出打工了。

  那是2002年的秋天,被疾病折腾了七年的莫华杰,因为吃了一款进口药,终于把病情控制住,让他可以外出打工,去寻找自己的梦想了。出门前,他把写好的五十多本作业簿放到了一个木箱里面,心想等以后打工生活稳定了,再拿出来续写。后来几经搬家辗转,这部作品最终就像他的少年时光,下落不明,只留下了无限怀念。

  尽管书稿不见了,但那股写作的冲动与激情仍留在莫华杰的体内,就像生命的奠基石。长达七年的病痛,如同上天的特意安排,让他经历了漫长岁月的考验,这股写作的激情也跟着病痛融了入血液里面,成为了身体的一部分,即便后来的生活再苦再难,他都不会忘记这个梦想。

  莫华杰最初在广东肇庆市封开县江口镇一个山坳里面的火机厂打工。他在厂里开注塑机,每天工作至少十二个小时,两班倒,吃不好也睡不好,条件很艰苦,但他依然保持着写作的习惯。两年后,他从肇庆来到东莞,在家具厂、塑胶玩具厂、电子厂当员工,在饭店当服务员,后来又去跑业务,做过各种各样的工作,甚至一度落魄到流浪的境地。但他仍然坚持写作,仿佛没有比写作更重要的事情了。他自己也不明白,一个小学毕业生,哪来的勇气坚持写作,有时候想想都觉得可笑,觉得荒诞,不像是真实的。

  在写作上面,莫华杰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经验,就是勤能补拙,多看书,多写作,脚踏实地永不放弃。他早期的作品非常稚嫩,甚至连语句都写不通,错字百出,曾被许多人嘲笑过,也被退稿过无数次。可是他并未因此一蹶不振,反倒越挫越勇,坚持了二十年,终于把自己从一名打工仔,写成了一名专业作家。

  成名后,有不少媒体采访莫华杰,问他写作的秘诀。他只能如实回答,任何事情都是熟能生巧的,就像打羽毛球一样,从最基本的发球,再到杀球、打高远球、吊球、放网,都要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如果不热爱、不坚持,只是抱着玩玩的心态,就不可能有进步。写作和干事业是一样的,只要足够热爱,并且长久坚持,养成良好的习惯,就会发生不可思议的化学反应。

微信图片_20240815151722.jpg

  莫华杰说,他之所以能成为今天的他,并不是因为有多聪明,更多的因素在于勤奋。勤能补拙、业精于勤、天道酬勤、勤劳致富……只要跟“勤”字挨了边,每个人都有能力改变自己的命运,就看你愿不愿意去付出行动。网络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我们听过很多大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是的,勤能补拙这样的道理谁都懂,但究竟如何去过好这一生,最终靠的不是大道理,而是靠我们的实际行动,靠我们的真诚热爱,还有我们的坚持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