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洋,1985年1月生,安徽芜湖人。2022年8月加入民盟。现任深圳湾实验室传染病所特聘研究员。
刘洋于2018年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随后加入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医学部(UTMB)史佩勇教授课题组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他长期从事病毒的遗传进化和致病机理研究,致力于鉴定新冠病毒、登革病毒和寨卡病毒上的多个影响病毒感染和传播的重要氨基酸突变,揭示病毒在自然界中的遗传进化规律,为病毒疫情的防控提供科学指导。他曾获2021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2022年教育部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主持2022年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国自然面上、国自然专项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负责人等科研项目。
从蚂蚁到病毒,追寻生命奥秘的科学之旅
刘洋从小就对大自然充满了好奇,小时候在外婆家的院子看不同种类的蚂蚁为了争夺食物而激烈争斗,他会用不同的食物去引诱蚂蚁,并在它们的行进路线上设置各种障碍观察它们的反应,这份好奇心成就了他。高中时,刘洋参加了全国生物奥林匹克竞赛,一举拿下一等奖,因此获得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优先录取资格。大学时光里,他沉浸在实验室的微观世界中,细胞、组织、微生物,每一个生命的基本单元都令他着迷。
随着生物学知识的积累,刘洋的心中燃起了探索生命终极奥秘的火焰。病毒作为宇宙间最简单的生命形式,将生命的基本要素利用到了极致。为此,他选择病毒学作为突破口,决心在这条道路上执着前行。
夜以继日,为新冠疫苗研发照亮前行之路
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正在得克萨斯大学医学分部从事博士后工作的刘洋,当即着手搭建新冠病毒的反向遗传学系统,拯救基因背景干净的新冠病毒活毒,用于病毒遗传进化和疫苗接种后保护效率研究。为了与病毒赛跑,他带领课题组的同伴们三班倒,步履不停地推进各项实验工作。
经过数百个日夜的奋战,课题组探明了新冠病毒在流行过程中发生的多个影响病毒感染和传播的重要突变位点,阐明了新冠病毒的遗传进化规律,并检测了新冠疫苗免疫者的抗血清对多种不同新冠变种病毒中和能力的变化,为疫苗研发和改进提供了第一手信息。
深圳湾实验室,创新与探索的新起点
2022年,刘洋回国加入深圳湾实验室传染病所任特聘研究员,继续在病毒学领域深耕。
在谈及为何选择深圳湾实验室时,刘洋说:“深圳湾实验室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实验室设立了多个不同交叉学科平台,现代科研体系是需要不同领域专精的人才通力合作,才能产生优秀的科研和应用成果。在这里我可以很容易找到跨学科合作交流的切入点,同时,实验室还招募了很多充满活力的优秀全职年轻PI(首席研究员),大家都具有相似的背景,有着共同的语言,能够进行更纯粹的合作,在交流的过程中可以碰撞出很多灵感的火花,大家可以一起成长和获益。”
深圳湾实验室汇聚了各学科的优秀科学家,他们如同星辰汇聚夜空,熠熠生辉;在会议室里,在咖啡间中,辩论声声,掌声雷雷,自由探索的激情与交叉研究的智慧交织成一幅绚丽的画卷,缓缓舒展。刘洋以他的坚持和热情,成为了这画卷中亮丽的一笔。每当谈起生物学的基础研究,每当探讨应用转化的可能,他眼中的光芒依旧璀璨如初。提及对未来的展望,他满怀期待:“我希望能通过深入研究各类病毒的生存策略,解析数百万年来病毒和多个宿主协同进化的规律,开发多种适用于不同基础科研和临床治疗场景的病毒学工具和手段,最终以病毒为切入点,去探索细胞和生命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