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传誉,1942年9月生,广东普宁人。1983年5月加入民盟。曾任民盟广州市委会主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第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物理学会理事。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青春岁月:扎根基层 磨砺自我
1942年,陈传誉出生在粤东地区的一个农村。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他在新中国的摇篮里逐渐成长起来。1962年,陈传誉被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录取。大学毕业后,经国家分配到内蒙古自治区包头矿务局,在局属化工厂实习一年后调到局属第三中学任教。该校位于山区,环境艰苦,教育资源匮乏。面对一群求知若渴的矿工子弟,陈传誉沉下心来,在基础教育的实践中磨砺自我、砥砺前行。他不仅教授物理,还承担过数学和英语的教学任务,默默耕耘在中学教师的工作岗位上,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
学术生涯:潜心教学 深耕科研
1978年,国家恢复研究生招生。这一年,陈传誉已经36岁了,他考入内蒙古大学物理系攻读硕士学位。毕业后他留校任教,在努力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潜心于凝聚态物理的理论研究,并于1987年取得了可喜的进展。这一年,他在美国《物理评论》上先后发表2篇学术论文,并因此被破格晋升为副教授。
1988年,在广州师范学院(现广州大学)的盛情邀请下,陈传誉被引进到广州师范学院物理系任教,从事物理教学和科研工作,与同事合作建立了凝聚态物理学科和硕士点。通过团队的共同努力,广州师范学院的物理学科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陈传誉长期从事凝聚态物理的基础研究,在低维凝聚态物质的元激发理论研究方面取得突出成果,在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先后主持多项国家以及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次获得广东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2次获得广州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并先后受邀以高级访问学者的身份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从事科研合作。1993年,陈传誉晋升为教授,后任广州师范学院物理系主任、副院长,并被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聘为兼职教授、兼职博士生导师。
从政之路:大胆改革 为民服务
1998年,陈传誉当选为广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分管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卫生、药品监督管理、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工作。上任伊始,陈传誉就深入基层及各有关部门调研,掌握其分管领域发展的实际情况,着力落实中共广州市委、市政府制定的“科教兴市”战略。
在教育领域,他积极推进大学、中小学管理体制改革。当时,广州市高等教育资源较为分散,2000年,在中共广州市委、市政府领导下,陈传誉积极推动将原市属六所院校和三块教育资源合并组建成新的广州大学,构筑起市属高等教育新平台。多年的发展实践表明,这一举措有效地提升了市属高等教育的办学效益和办学水平。此外,他推动中学管理权下放,提高管理效率;对办学用地面积不达标的困难学校实施改造,开展城区教育综合改造工程,使优质“普高”战略在全市取得显著成效。
在医疗卫生领域,陈传誉积极推进“脐血干细胞及其临床应用的研究”,促使有关部门对这一新兴领域在设备、资金、人才方面予以支持,取得积极的社会效益。在所有权不变的情况下,把黄埔区人民医院和荔湾区中心医院分别整体移交给中山医科大学和广州医学院管理,全面提高了医院的总体水平和社会效益。
这些举措前所未有,在推进过程中面临许多阻挠和困难,曾有人提出,事关重大,慎重为好。但陈传誉遵循邓小平理论中的“三个有利于”,在了解各方情况的基础上,不断协调、大胆推进。事实证明,这些举措对于促进广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有积极意义的。
2003年春,广州遭遇“非典型肺炎”(以下简称“非典”)的突然袭击,作为分管卫生工作的副市长,陈传誉紧紧依靠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沉着应对,临阵指挥。2月11日,他出席广州市人民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这是国内首次以政府的名义举行关于“非典”的新闻发布会。针对当时人们对“非典”缺乏了解、社会出现恐慌的情况,发布会面对众多中外媒体记者,向社会公布疫情的实际情况,强调“非典”可防、可治、可康复,强调预防措施,消除民众的恐慌情绪。从保持社会稳定的大局考虑和对疫情形势的科学分析判断,依靠现代科学技术,依靠各级领导干部、广大医务人员和社会各界的力量协同作战,在全市学校不停课、工厂不停产、机关不停班的情况下,夺取全面战胜“非典”的骄人成绩,为国内外瞩目,为市民所赞叹!
自2001年11月起,陈传誉担任民盟广州市委会主委,他以积极的态度,认真负起这一责任。2003年,他在民盟广州市委会基层干部培训班上提出,“立盟为公、参政为民”的理念应作为广州民盟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2005年,他在盟市委全会上提出“把广州民盟建设成高素质参政党地方组织”的奋斗目标,为此必须依靠基层组织和专门工作委员会“两个支柱”,突出政治学习、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以及自身建设“三项主要任务”,提高政治把握、参政议政、组织领导和合作共事这“四种能力”。按照这一工作思路,他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和机关建设,积极推动了广州民盟的发展。
退休之后,陈传誉依然关心和支持国家教育、文化等事业的发展。他深研书法艺术和传统文化,组建广州民盟书画联谊会(民盟中央美术院广州分院的前身),组织盟员书画家参与各类书画作品展,走进基层开展创作。此外,他还担任广州市教育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多年,为广东省、广州市以及四川、广西、西藏等地的教育予以积极的支持,助力我国教育事业发展。
秉承民盟对中国共产党紧密追随、坚决拥护的历史自觉,“奔走国是,关注民生”的优良传统,“出主意、想办法,做好事、做实事”的务实作风,科学严谨、精益求精的专业态度,陈传誉扎根基层、深耕科研、为民服务,为祖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也为广大盟员作出了表率,激励我们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