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盟员风采

深圳盟员卢海舟:专注解决量子物理世界的挑战,同步实现个人成长与育人成才

时间 : 2024/10/23 来源 : 民盟深圳市委会 字体

卢海舟.png

  卢海舟,1980年9月生,河北饶阳人。2021年8月加入民盟。现任广东省政协委员,南方科技大学物理系系主任、讲席教授,民盟深圳市委会智库专家。

  卢海舟主要从事凝聚态物理研究,是教育部国家一流本科课程“量子力学”负责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负责人,在物理学主流国际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曾获得全球华人物理和天文学会亚洲成就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深圳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第六届科学探索奖。

用“专注”的心态攀登科研高峰

自动转存图片

  “对我而言,做好学术研究的秘诀就是专注”。卢海舟认为,当选好一个要研究的领域就不要变来变去,要想的是好好做,怎么做得更好、做到最好。

  2015年,卢海舟加入南科大主讲量子力学等课程。他专注学术研究,努力将理论推向应用,做出更好的成果。他提及自己2020年获得的深圳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其实源自于2017年团队在三维量子霍尔效应理论取得重要进展,实现了从二维迈向三维的突破。其“磁场中拓扑物质的电子输运理论”也在2019年获得了国家杰青项目资助。2024,卢海舟获数学物理学领域“科学探索奖”,以表彰他在探索拓扑物性的量子时空几何方向所作出的突出贡献。

  长期以来,卢海舟带领研究团队通过推广量子场论等解析方法研究拓扑物质等新物态中的电子输运等物性理论,为下一代电子器件提供原型指引,多个理论工作被实验验证,包括与合作者预言了三维量子霍尔效应的新机制,为三十年的探索开辟了新路,发展了全磁场量子输运理论,被实验广泛用于甄别拓扑物质。未来,他计划进一步推广拓扑物质的量子输运理论,基于量子几何的时空观去研究各种非平庸拓扑物性。

用“较真”的态度做好教学工作

  在日常的教学和研究中,卢海舟说自己是一个“较真”的人。量子力学课上,超过95%的课堂时间用于板书推导是他的特色,通常一堂课能写满六面黑板两面白板。“量子力学描述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微观世界,需要用数学和理论去演绎推导才能把课程研究透。”卢海舟说,一本薄薄的教材,别的学校一学期就能学完,他要用两个学期慢慢打磨,就是为了帮助学生们打下扎实的基础。

  遇到教材编写不完善的地方,卢海舟还会带着学生们重新推导,甚至有的教材都是他的讲义和板书内容的完善改良。他的研究生课讲义就是花了2年时间,和学生一起将板书草稿整理完善做成电子版。

  当自己的研究经历与教学内容有关时,卢海舟也会在课程里增加相关内容,把知识融会贯通,让学生多了解多发散。如在量子力学课程中增加“磁场中的电子运动”和“绝热近似”两个章节,既把自己的研究经验传授给学生,也能继续在这个领域的研究中与学生共同进步、互相成就。

  卢海舟希望年轻人有“open mind,common sense”,能多去思考保持开放的态度,也能有自己的判断做出正确的选择,推动更多人走向科学前沿。

用“踏实”的行动履行建言职责

  作为广东省政协委员,卢海舟积极履行参政议政职责,在推进广东省量子物理基础研究、人才培养与学科发展方面提出前瞻性建议。

  在2024年的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上,卢海舟提交了《关于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促进我省海洋工程高端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提案从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构建公信力强的海洋装备测试认证体系、整合产业资源三个方面入手,为激活广东省海洋工程高端装备制造业这一高质量发展的“蓝色动力”提出意见建议。未来,卢海舟表示将聚焦国际科学前沿领域,利用专业优势,积极履职尽责,为科技创新事业和人才培养提出更多的好想法、好点子。